|
时间:2014-11-05 15:55来源: 中国网作者:董亚炜点击: 次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30日召开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据悉,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首次将法治作为主题。
近日,中央党校党建部政党制度教研室副主任董亚炜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深层次的社会秩序没有一个很好的规范,集中体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后,中国社会出现失序现象,而这些现象最终要靠依法治国才能解决。
社会各阶层存在普遍失序问题
到如今,中国各个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国60周年的时候,当时的胡锦涛总书记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系统的总结。但不可否认,我们确实也存在很多问题。董亚炜指出,无论是政府层面、官员层面,还是群众层面,基本上都是没有法律观念,这样的失序现象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有网友总结说,中国的法治现状是政府“全面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执法”,官员“权大于法、领导大于法、言大于法”,群众“信访不信法”,“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这些都是怪圈。尤其是包括十八大以后出现的很多群体性事件,一些非正常、非制度化的利益诉求,其实很严重的。
董亚炜表示,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预示着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更加注重法制建设和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不仅仅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司法体制改革、依法行政等问题,而是涉及到党、人民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问题。
新一届领导集体,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这样的现象,他是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来看待依法治国的问题的。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谈到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其中就提出了一个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提出了总体部署,就是要实现当时邓小平提出的党和国家制度化的问题,并且总书记谈到了到2020年的时候要在制度化、法治化上要取得预期的成就。
十八届四中全会“六大看点”
另外,根据董亚炜分析,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的讨论可能会从以下几点展开:
首先,首要问题是我们党怎么样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问题。从国家治理体系角度来看,依法治国是涉及到我们党、国家、社会各个阶层的大问题,所以对依法治国“法”的理解,不能从片面的、狭义的概念去理解,应该把它看作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的重要手段、方略。
第二,涉及到从党的立法到公民的守法再到政府执法这几各环节。立法层面,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立法体系,基本上做到有法可依,但是还是会有新的法律去弥补一些空白,跟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法律亟待完善,例如房产税、遗产税等一些法律等等;在执法环节,十八届四中全会肯定会有一些新规定来规范政府今后的执政方式,做到有法必依,比如说,通过改变政府唯GDP的政绩观,明确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建立真正的公共型、服务型法治政府。十八大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的多次会议上也谈到这个问题,政府要确定职能范围,哪些事应该放权,都需要法律明确下来;从社会层面来看,应该让公民自觉守法。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为方式中,要牢牢树立法的观念,让大家从意识上把法放在第一位。
第三,司法改革肯定是很重要的内容,这也是涉及到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比较大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出台很多措施,也有一些地方在试点,探讨如何让政府行为更加地受到法律的约束、受到公民的约束,使政府与公民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真正地成为平等的主体。因此,如何处理好党如何领导司法关系的问题,包括司法体制改革,以及群众反映很强烈的公正司法、执法问题,会引起高度重视。
第四,会从价值观的角度,从法治文化的角度,教育人民怎样去普法、守法,加强法治教育。使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进入到整个社会,这是与核心价值观相联系的。董亚炜说:“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诚信、守法等内容,所以四中全会也会在这方面出台一些具体措施。”
第五,根据我们中国特殊的领导体制来讲,要研究党党自身改革的制度创新如何适应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现实中很多时候社会上的失序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于党的领导方式与依法治国方略不匹配产生的,在这方面要进行很多的改革。董亚炜强调,我们党的领导一定要从工作机制上、从领导方式上、从行政体制上主动地与依法治国接轨。
第六,制定一些新的决策和措施,保障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以来,我们确立了人民大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但到今天,这一制度的功能发挥得不是很好。因此必须保障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真正地在今后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它的作用,这是需要下大功夫要保障的,也是需要有具体措施的。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公众微信账号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