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公众参与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公众参与 > NGO >

中国多个城市面临严重缺水风险

时间:2014-11-19 17:00来源: 未知作者:kcf点击: 次

字号:TT
     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中国17个主要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水污染压力。而来自TNC科学家的一项新的分析显示,亚太地区投资水源地保护项目可能实现比世界其他地区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将有7亿人可能因此受益。由于亚太地区城市的大部分用水来自易受污染的地表水源,因此保护充足、清洁的供水资源便成为一项紧迫的经济挑战。
 
    报告世界最大的环境保护组织之一大自然保护协会与C40世界大都市气候先导集团和国际水协会19日共同发布了《城市水蓝图》。《蓝图》对全球530个大中型城市的2000处饮用水源地(河流、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进行了深度分析,这些城市中有106个位于亚太地区,其中17个在中国。该研究涵盖了世界上100个最大的城市,涉及近10亿人口。从整体上看,这100个城市的经济活动总价值达21.8万亿美元,占全球城市GDP的48%。
 
    《蓝图》在水量风险研究中对17个中国主要城市进行了分析,其中6个正面临严重缺水压力和风险,它们是深圳、西安、成都、青岛、天津和长春,这个占比与全球范围内的比例相同。从水质来看,中国大多数城市水源受到重度污染,特别是沉积物污染。
 
    科学家指出,最新研究表明,投资水源保护解决城市水源污染的投资回报潜力最高。主要城市投资水源地保护,可将供水污染降低10%。水污染的预防通常比事后治理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城市水蓝图》不仅指出了全世界大城市面临的水资源风险,而且还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并可广泛应用于自然景观和农耕区域的五种保护战略的潜力进行了分析。《蓝图》分析了2000处水源地,对每种战略在减少沉积和营养物质污染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蓝图》认为,全球四分之一的城市都可从水源地保护投资中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率。中国17个主要城市中有8个在这一方面具有较高或中等潜力,可通过采用最佳农业实践方法、河岸修复、森林保护和重新造林等保护战略,大幅提高水资源的质量。这些战略能够将沉积和营养物质污染降低10%,进而使水治理的平均成本减少5%。
 
    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水资源项目常务董事朱利奥·博卡拉蒂(Giulio Boccaletti)表示:“这项分析首次为水资源管理人员解答了一些基本问题,例如,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投资来确保对大自然的保护,而将这些措施也作为清洁水供应过程的一部分,以及如何量化这类行动的价值。”朱利奥希望,为水源地保护投资将不再是个别城市的个案。相反,这类投资应当成为水资源管理的常态。若要使之成为现实,城市居民必须知道他们的用水从哪里来,只有这样,城市和水资源管理者才能够采用那些通常实施于都市之外的措施,来保护城市水资源。
 
    大自然保护协会高级科学家、《蓝图》主要撰写者之一罗伯特·麦克唐纳(Robert McDonald)说道:“我们发现水源地保护无论对发达城市还是对发展中城市来说都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投资。令人激动的是,那些同时采用人工和自然解决方案来确保充足而又清洁的供水的城市,不仅能够满足未来的需求,还能改造周围景观,使居民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C40集团研究、测量和规划负责人西斯·舒尔茨(Seth Schultz)表示:“如何获得充足而又清洁的供水是全世界的市长都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气候变化给城市带来的影响也使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此次发布的这份报告重点指出了城市水源地保护战略的必要性,同时为全球各个城市之间共享知识和实施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铺平了道路。”
 
    国际水协会项目主任汤姆·威廉姆斯(Tom Williams)表示:“国际水协会认为,实现城市与其水源地的紧密连接,其战略重要性日益突显,而在协调相互依存的各种因素发挥效力方面,水资源公用事业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核心角色。水源地保护解决方案将成为水资源公用事业部门和城市加强水资源安全的主流选择。”
 
    TNC中国项目执行主任马剑表示,投资水源保护地,加强对相关流域河流、森林和农田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是积极应对城市水源危机、防治水污染的重要举措。中国TNC已在浙江开始水源地保护项目的探索,我们将与当地政府及合作伙伴一同努力,找出适合中国城市水资源的投资保护方案。
(责任编辑:kcf)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