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4日,为了加强海南“增绿、护蓝”生态建设,来自海南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内外生态保护机构专家代表、基层社区以及业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在海南举行“海南自然保护区人工林生态修复探索研讨会”。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就如何开展可持续的海南生态修复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共同签署了业界首份“海南生态修复倡议书”,呼吁建立多方对话机制,探索科学生态修复方式,全社会参与保护海南的天然林资源。
海南省最新修订了《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并于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条例确定了林地保护的法律地位,完善并加大了林地保护力度。值此之际,推行“林浆纸一体化”的先行者APP(中国)携手英国森林协会(TFT)发起了此次“海南自然保护区人工林生态修复探索研讨会”,以为推进当地渐进式生态修复工程贡献一份力量。
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介绍了海南生态建设的政策背景、现状及前景。目前,海南的1.345万亩生态公益林得到严格保护,造林绿化度增强,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已达到61.9%。林业部门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2个,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7%,并形成以中部天然林、沿海红树林、珊瑚礁为主体的较完善的自然保护体系。海南生态建设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韩志勇则在会上介绍了五指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现况,目前五指山保护区总面积为20.15万亩。五指山保护区通过实地考察、与专家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社区群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等形式,全面展开生态修复工作。
作为企业公民代表,APP(中国)林务事业部副总经理黄文丁博士在题为《APP(中国)海南生态修复:问题和挑战》的报告中,向与会专家学者展示了APP在保护林业资源方面所做的努力、遇到的挑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海声教授探讨了海南生态修复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指出,海南有中国最典型的热带雨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相对独立,是开展生态学研究的极佳地,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并呼吁社会关注在当地林地资源基础上赖以生存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如长臂猿等。来自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的莫晓勇教授表示,人工林退出生态林区机制涉及的问题很多并且比较复杂,建议政府应该统筹考虑,科学、合理地退出机制,在保护企业、集体与农户权益的基础上,实现生态修复的最大化。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徐大平与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项目首席科学家龙勇诚共同发表了题为《生态修复机制与方案讨论》的演讲,提出了可供实际参考的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