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河北频道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河北频道 > 各地舆情 >

河北唐山:文丰钢铁黑烟滚滚 污染肆虐曹妃甸

时间:2014-10-11 16:38来源: 中国环境观察作者:huangning点击: 次

字号:TT
    河北文丰钢铁集团旗下的唐山文丰钢铁,位于曹妃甸区临海工业园,其主要产品为生铁、钢坯、宽厚板材等。2010年,其一期工程建设1080立方米炼铁高炉投产; 2013年底,二期工程1080立方炼铁高炉投产运行。文丰钢铁投产以来由于污染严重,而饱受当地居民诟病。与河北文丰钢铁集团标榜的“绿色文明生产”极为不相称。而更为严重的是,该企业在环保部门竟是一个“黑户”。
    日前,中国环境观察接到投诉,反映文丰钢铁肆意排污,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被指为当地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为了探求真相,中国环境观察进行了实地调查。

    高炉黑烟滚滚

    2014年9月11日下午,中国环境观察在文丰钢铁厂区钢铁东路东侧马路旁,看到不时有黑烟从生产车间升腾而起,时而夹杂着黄烟从高烟囱中冒出,这样的场景一直在持续。                 
    烟囱中冒出的黄烟
    图为升腾的黑烟
    文丰钢铁东门

    随后,中国环境观察来到该厂区北部,只见红色烟尘弥散,随风四处飘落。在企业上班的工人称:“这是粉碎红色块矿造成高炉上料系统烟尘无组织排放。”在现场半个多小时里,红尘不间断的扬起,没有看到有喷淋或布袋等抑尘设施的运行。
    投料口的红色烟尘

    曹妃甸区第五农场9队的居民区位于文丰钢铁北部,由一条马路相隔。两位60岁左右的居民告诉中国环境观察,这个铁厂自从投产以来就经常冒黑烟和黄烟,严重的时候令人不能呼吸,看不见东西。30多户居民为此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都无济于事。

    环保局称:“无环评”

    早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规定,国家对各类经济类型的投资主体,对投资国内钢铁行业的经济活动实行必要的管理,投资钢铁项目需按照规定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或核准,这个政策还特别指出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根据环保生态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到了2009年,国家发改委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严禁各地借等量淘汰落后产能之名,避开国家环保、土地和投资主管部门的监管、审批,自行建设钢铁项目。

    在2013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下发了《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发改产业([2013]892号)要求各地对钢铁等过剩行业的违规产能进行清理和检查,对于违规的项目,不允许进行核准、备案以及提供土地、环评和信贷支持。

    中国环境观察从曹妃甸区环保局了解到,唐山文丰钢铁两座高炉都没有手续。文丰钢铁建于2013年底的1080立方米高炉,正是在河北省为了治理雾霾天气,严禁上马过剩产能的背景下建成。监察大队臧队长称,“环保部曾查处过唐山文丰,其布袋除尘、脱硫设施等环保设施都齐全。”一个违规建设的钢铁企业项目,即便设施齐全,其建设已经违背了国家产业政策禁令;同时,不断有黄烟、黑烟从生产车间冒出,这样的企业,如何能赢得国家的许可与准生。

    产能过剩 准生存疑

    环保部从2013年初开始每月公布的污染最严重10城市名单中,半数以上隶属河北省,该省成为京津冀地区污染最严重区域。为摆脱最污染的帽子,河北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的目标。

    2013年6月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新钢钢铁公司违法违规新建600立方米高炉被查封,安次区洸远金属制品公司违规建设2座1080立方米高炉被拆除。文安县钢铁企业因环保不达标,县长王海被免职,其余9名责任人被行政记过或给予党内警告。

    不合理的工业结构是河北省环境恶化的主因,而最敏感的当属钢铁产业。大气污染防控被提到了当前的高度,河北省省委书记周本顺也承诺:“三年有所好转,五年明显改善,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我们说责任书就是军令状,都必须不打折扣,按期交账。”而像文丰钢铁这样,不受制于国家产业禁令,无序上马违规、过剩产业,既浪费的财源,又加大了污染,还影响了市场。

    先上车后买票,甚至上了车不买票,使一些钢铁企业存在先斩后奏的侥幸投资。钢铁产能过剩,加之日渐趋严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令,违规的文丰钢铁能否被准生,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linguob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