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河北频道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河北频道 > 各地舆情 >

河北一村主任用日用品换垃圾 环境改善保护北京水源

时间:2015-01-15 09:47来源: 中国新闻网作者:张帆 石峥点击: 次

字号:TT

村民从工作人员手中用两袋垃圾换了一袋洗衣粉、一块香皂。石峥摄
    现在也收不了多少垃圾了”,1月12日,得知记者要采访他用日用品换垃圾的事,河北承德滦平县两间房乡苇塘村村主任谭少成笑着说,“垃圾变少了,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也为北京保护了水源。”
苇塘村,是滦平县南部两间房乡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全村186户,702口人,没有村办企业,村集体收入为零,农民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今年45岁的苇塘村人谭少成多年来在北京密云水库附近的村子包工程,很少回家。闲暇时,他习惯和工友们在水库大坝旁,望着清澈的水库聊天。一次聊天中,工友说水库的水这么清澈,是因为水源保护得好,如果上游河流都污染了,那水库就得跟着遭殃。这句话让谭少成想起,他家村里的那条不知名的小河,汇入潮河后最终也会流入密云水库。“那你们可得好好保护,北京人的‘水池子’千万别成了你们的‘下水道’”,工友的一句玩笑话刺激了谭少成。
    2011年,谭少成回家后发现村里的山上、路边到处是各种塑料袋、包装纸等垃圾,门前的小河水已发黑,发绿,散发出臭味。看到这一切,工友的玩笑又浮现在了谭少成的脑海。
    “别让我们这条小河影响密云水库,应该为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于是,谭少成自掏腰包,雇人清理村里的垃圾,一连清理了几天却收效甚微。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雇人清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谭少成说,“村里人祖祖辈辈都习惯了垃圾随处乱扔,没人注意保护环境。”
    2012年,谭少成当选了苇塘村的村主任,整天考虑如何改善村子环境的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金点子”,他又自掏腰包三千多元购买了一批洗衣粉、洗涤灵、香皂、打火机等日用品,“雇人清理垃圾一天也要掏几十元的工钱,买一些小的日用品,鼓励村民用垃圾来换,不仅省了钱,还能起到让村民不乱扔垃圾的作用”,谭少成信心满满。
    谭少成把消息通过大喇叭广播出去,可一连三天没人来换。“简直神经病,多少年都这样,收它啥用啊,也不顶吃不顶喝的”,今年60岁的村民苏平向记者道出了当时大多数村民的想法。
    第四天,谭少成终于“开了张”,55岁的村民范宗霞拎着一大袋白色塑料袋来到村部的“换购站”,谭少成按量给换了一袋洗衣粉,又奖了一瓶洗涤灵。
    “垃圾真的能换东西!”消息在村里传开,于是村民大包小包地拎着垃圾袋来找谭少成换日用品。家里的垃圾换没了,村民们又自发的清理河道和山上的垃圾。一年间“众人拾垃圾热情高”,通过河道治理,又正赶上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慢慢地村民们发现,村前的小河变得清澈了,树枝上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不见了。
    当日,记者采访期间,恰巧遇见村民高立银拿着两袋垃圾来到村部的“换购站”,工作人员给她换了一袋洗衣粉和一块香皂。“现在谁要是随地扔垃圾,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连孩子们都知道吃完的零食袋子不能乱扔,攒到一起能换点东西呢”,高立银说,“现在我们也都理解他了,垃圾换的虽然是小东西,却改变了大环境”。
    2014年,北京一家旅游发展公司到滦平县选址,路过苇塘村时恰逢村民拎着垃圾袋换日用品。本来对苇塘村意向不大的考察人员在得知村里的事后被深深的感动,当即决定将投资上亿元的高档农家游项目落户苇塘村。
    柳暗花明“新农村”。谭少成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简单的行为,会让苇塘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环境好了,上亿元的项目落户村里。如今的苇塘村路修宽了,兴建了新村部、健身广场,架起了路灯。村民们纷纷表示,“村里三年的变化,超过过去二十年的变化“ (张帆 石峥)
(责任编辑:linguob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