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茶陵县洮水水库(东阳湖景区)、龙下灌区、万樟园林、慧科生态园等地便游人如织,优美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村民风令人流连忘返。围绕建设美丽乡村,该县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打造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取得不俗成果。
病险除了,老百姓安心了
枣市镇洞头村在山坳里,山坳的尽头有一座名为溪里坳的小型水库,这座40年前建成的水库,防渗心墙只修到6米,蓄水一多就渗漏。溪里坳水库下游连着枣市、马江、下东三个乡镇和S320省道,涉及8万人口,一旦出现险情,后果不堪设想。
去年,国家投资加高了溪里坳水库的大坝防渗心墙,修建了水泥溢洪道,护坡也种上了草,“水库变结实、变美了,今年汛期,大伙都很安心。”村民李柏祥说。
截至目前,该县已对56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对洣江、曲江、古城墙等堤防进行了加固整修,对2条中小河流进行了综合治理。“同时,我们积极完善防汛预案,强化防汛队伍建设。”茶陵县水利局局长谭玉元介绍,2011年以来,该县投资500多万元,兴建了简易雨量站76个、自动雨量站19个、自动水位站9个、无线预警广播点69个,构建了暴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全面覆盖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区。
实施“小农水”,农业生产便利了
严塘镇尤最村地处偏僻山区,村里近500亩耕地位于岩口水库灌区渠道末端,农田灌溉用水问题一直是村民的烦心事。每年不但要负担4000多元的放水工资,还要忙于处理各种纠纷。
自2012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后,村里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少在外打工的农民回家种田了;多年没法调整的土地今年调整好了;有人花了比以前贵2倍的租金,一口气承包了150亩土地进行连片经营……“现在分哪块田都一样,都能高产丰收。”村民谭文生说。
据统计,3年来,该县新建、改造山塘297口,整修河坝59座,新建、衬砌灌溉渠道1514条393.15公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区农业灌溉用水系数从0.35提高到0.45,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不仅如此,该县还投资2.16亿元,兴建了“五小”水利工程1721处,涉及全县20个乡镇341个村,工程受益人口24.6万人,改善及恢复灌溉面积8.76万亩。
水干净了,居民身体更棒了
“以前要到好几里外的地方挑水喝,现在自来水入户了,方便得很。”在下东街道金星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的变化显而易见:家家户户建起了水冲式卫生间,用上了热水器、洗衣机,房前屋后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渠。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明显改观,界首、枣市等乡镇村民的氟斑牙、结石病发病率迅速下降。
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路,茶陵县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将工程建设与经营管理合二为一进行招标,使工程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截至目前,共兴建饮水安全工程66处,总投资1.49亿元,解决了29.8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此外,该县还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全县人均用水量为138立方米,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95%。
水利与生态建设结合,乡村更美了
虽已入冬,但茶陵城区防洪堤上两旁依然绿树掩映,芳草青青。傍晚时分,宽阔的进士路上已有不少前来休闲健身的市民。“我们把沿江的水、草、堤、路融为一体,形成开放式生态景观绿地,实现了防洪、生态、亲水、景观于一体。”该县水利局副局长谭连福介绍。
“以前这条堤坝有好多垃圾、茅草,村民都不愿意在江边批地建房。”下东街道小车村村民龙长文说,建设村河治理工程竣工后,堤顶沥青路将小车、光辉等村和县城串了起来,沿堤行走,一路都是亲水平台、景观小品和江景房,江边土地成了“风水宝地”。
依托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生态修复,该县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区走上了生态发展良性循环之路;慧科生态园获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洮水水库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万樟园林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旅游示范点。
(责任编辑:linguob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