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河北频道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河北频道 > 企业参与 >

我省发布建筑施工15条抑尘新规

时间:2015-09-22 16:06来源: 燕赵都市报作者:点击: 次

字号:TT
本报讯(记者刘岚)扬尘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日,我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再“升级”,省住建厅印发实施的《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新15条标准》(简称“新15条”)规定,城区主干道两侧的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施工现场空气质量指数不应高于本地域空气质量指数。

明确施工现场围挡材质、高度

    与2013年省住建厅出台的《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15条措施》(简称“原15条”)相比,“新15条”对建筑施工工地扬尘防治标准进一步升级。“原15条”概括性地提出“施工现场及在建工程必须封闭围挡”,“新15条”进一步明确了施工现场的材质,要求必须设置硬质围挡,并对围挡高度明确要求:城区主干道两侧的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一般路段高度不低于1.8米。
    在“原15条”要求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的基础上,“新15条”明确,施工场地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在重污染天气,还要相应增加洒水频次。
    对施工现场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新15条”规定除必须密闭存放或严密覆盖,严禁露天放置外,还要求搬运时有降尘措施,余料要及时回收。

施工现场生活垃圾须日产日清

    根据“新15条”要求,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场内主要道路、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必须混凝土硬化,硬化后的地面应清扫整洁无浮土、积土,严禁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
    对施工现场运送土方和渣土的车辆,在要求必须封闭或遮盖,严禁沿路遗撒的基础上,“新15条”进一步规定,严禁使用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渣土等运输车辆。
    对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新15条”首次规定,要做到用封闭式容器存放,日产日清,严禁随意丢弃。
    为有效降低扬尘,施工现场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严禁现场搅拌。建筑工程临边防护应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并保持整洁、牢固、无破损。

    扬尘治理不力依法严格处罚

    据了解,为确保“新15条”见到实效,省住建厅将于近日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力争通过半年左右的集中整治和持续不断的推进,全省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面貌显着改观。
    省住建厅将进一步加大巡查暗访和督导力度,对扬尘治理成果显着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治理不力或整改不到位的顶风违规企业记入不良记录,依法严格处罚。同时,对治理开展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各市(县)住房建设主管部门进行约谈。

相关链接

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新15条”

    一、施工现场必须设置硬质围挡,严禁围挡不严或敞开式施工。城区主干道两侧的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一般路段高度不低于1.8米。
    二、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场内主要道路、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必须混凝土硬化,硬化后的地面应清扫整洁无浮土、积土,严禁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
    三、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配备车辆冲洗设施,建立冲洗制度并设专人管理,严禁车辆带泥上路。
    四、施工现场集中堆放的土方和裸露场地必须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降尘措施,严禁裸露。
    五、施工现场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密,严禁使用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渣土等运输车辆,严禁沿路遗撒和随意倾倒。
    六、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必须设置垃圾存放点,集中堆放并严密覆盖,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应用封闭式容器存放,日产日清,严禁随意丢弃。
    七、施工现场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必须密闭存放或严密覆盖,严禁露天放置;搬运时应有降尘措施,余料及时回收。
    八、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必须采用围挡隔离、喷淋、洒水、喷雾等降尘措施,及时清运拆除的建筑垃圾。严禁敞开式拆除和长时间堆放建筑垃圾。
    九、建筑物内清扫垃圾时要洒水抑尘,施工层建筑垃圾必须采用封闭式管道或装袋用垂直升降机械清运,严禁凌空抛掷和焚烧垃圾。
    十、遇有4级以上大风或重度污染天气时,必须采取扬尘应急措施,严禁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房屋拆除等作业。
    十一、施工企业必须在施工现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扬尘实时监控。
    十二、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抑尘制度,配备洒水设备。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并有专人负责。重污染天气时相应增加洒水频次。
    十三、建筑工程临边防护应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并保持整洁、牢固、无破损。
    十四、施工现场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严禁现场搅拌。
    十五、施工现场应安装空气质量检测仪,现场的空气质量指数应不高于本地域空气质量指数。 
(责任编辑:linguob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