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河北频道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河北频道 > 生态河北 >

塞北孤岛村见闻:水库“遗民”的桃源梦

时间:2015-01-22 09:21来源: 中国新闻网作者:朱峰 任丽颖点击: 次

字号:TT
    冬日塞北,寒风凛冽。湖面上,远处传来哒哒哒的柴油发动机声,一艘小船缓慢地向岸边驶来。
    驾船的是一名三十多岁满脸风霜的汉子,披着绿色军大衣,招手示意记者上船。他叫刘景实,是专程来接我们进村的。
    这里是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的潘家口水库一隅,周边崇山峻岭,万里长城延绵于上。记者要去的村庄叫蓝旗地,坐落于水库里面的大山内,至今不通陆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交通方式就是坐船,是个名副其实的孤岛村。
    “得一个多小时才能到,你们要受点苦了。”刘景实说。他一边开着船,一边跟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夏天来这里青山绿水,还凉快。现在马上就进入腊月了,水面结冰多,大船都在岸边被冻得死死的,我只好开这种敞篷的小船来,速度慢不说,关键是太冷。”
    听着船家的介绍,不知不觉消磨了时光,蓝旗地已在眼前。靠岸,下船,眼前的一切都让记者感到新奇,村民房屋散落在山腰上,从这家去那家要走好几分钟的山路。漫山遍野是枯黄的树木,山下则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水面。
    村支书刘景彪告诉记者,潘家口水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修建,从此老村庄没入水底,一部分村民搬迁出去了,还有一部分村民不愿离开,就依山而居形成了现在的蓝旗地村,这些村民也被外界称为水库“遗民”。
    “以前的日子真是与世隔绝啊,没有动力船,人工划船得三个小时到岸,半个月才坐船出去一趟,买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到冬天水库结冰后,整整三个月出不去,大家都是赶在结冰前准备好足够的过冬物品,开春后才能下山。”刘景彪说。
    交通是蓝旗地村民最头疼的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柴油船、电动船陆续出现在村里,坐船的时间大为缩短,有些快艇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对岸。但陆路迟迟不能解决,前些年村民集资总共筹得三万元,打算钻山洞修隧道与山背面的公路相通,但仅打了100米就因资金用完而停工。
    不过,好日子就要到来。据刘景彪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民生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宽城县政府主动派工作人员到村里了解修路问题,从2014年起就由县财政拨款继续打隧道,县交通局承建,预计2015年10月之前就能通车,届时蓝旗地村民可以坐车出村了。
    通往村外的道路即将贯通,蓝旗地村民如今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发家致富,同时保护好环境。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个村目前共有98口人,过去主要以打鱼养鱼为生,现在多数人想发展旅游业。
    走进村民刘保朝的家里,他正和妻子收拾新房,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新瓦房,全部铺设了地板,卧室有新垒的火炕连着厨房,彩电、冰箱、电暖气一应俱全。刘保朝说:“我们自己在老宅子住,这处新房准备做农家乐旅馆,能住宿能做饭。将来路通了,肯定会有很多游客来。”
    “这里完全可以打造成世外桃源。”村民朴素的想法和专家意见不谋而合,正在村里考察的承德市文物局总工程师、河北城市规划专家王福山说:“这里水面广阔,山上植被又好,板栗、山楂、山杏等适宜种植,还有一处抗战遗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齐全。当前宽城县正在推进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进行产业升级转型,蓝旗地村是绝佳的试验田。当然,前提是绝不能破坏生态环境。”
    下午四点钟,夕阳西下,依旧是刘景实开船送记者返程,依旧一路攀谈。他说:“当年修水库时,政府有安置,可我父母恋着这块地不愿搬。现在我自己都有两个孩子了,一直犹豫要不要出去讨生活。不过我这两年心安稳了,决定留下来。因为村里发展越来越好,咱生活水平也不比外人差,守着老祖宗的山水致富过日子,踏实!”
    又一个小时过去,船靠近岸边,太阳已落山。
    “再见,明年你们一定要再来啊。”小船上只剩刘景实一个人,他大声呼喊着,向已经离船上岸的记者作别。(记者朱峰 任丽颖)(新华网)
(责任编辑:linguob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