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炎日当空。记者沿邢左公路一路向西,到达太子井附近,两侧山场上有序排开的朵朵“白云”,成了一道靓丽风景。
“那是我们县退休干部郝景香种树造林用的育林板,它能把雨水蓄积起来,相当于给树苗建了一个小型蓄水池。”邢台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郝景香14岁开始和树打交道,退休后带领“育林军”矢志不渝地奋战在荒山上,截至目前已造林5万多亩,植树560多万株,成活率达到95%以上。他的“郝式造林法”成功解决了绿化断带大问题。
挖树坑,不用铁锹用铁镐
在邢台县林业局负责人的引领下,记者在邢汾高速太子井段的沿线山场上,见到了郝景香和他的“育林军”。
平时人们挖树坑用铁锹,但山上石头多,他们用铁镐、钢钎和大锤。
干瘦的身躯,着一身过时的白色条纹汗衫,脸庞在阳光下更显黝黑,郝景香粗糙的双手正有力地抡着铁镐,挖好树坑,队员王喜臣将一棵侧柏树苗连同根部的泥陀一同放进坑里,郝景香埋好后,将一个白色育林板挡在树苗边,这棵树就算种好了。
“这泥陀可是咱郝队长的发明呢。”王喜臣说。
邢台县浅山丘陵区荒山“干、旱、薄、蚀”,没水没土照常规办法种树难成活,郝景香从地膜覆盖保墒上得到的启发,将树苗放进去后装入湿土,在底部扎上几个通气孔后放进土坑内再掩埋,能保持两个月湿度不减。
雨季来临时,郝景香会改用玉米轴保湿栽树法。用15厘米左右长的玉米轴3至4个,浸泡5天以上,放在坑内栽上树苗浇透水,覆上土,再用平整石块盖在树坑上,防止水分蒸发,能起到和套塑料袋一样的保湿效果,不仅操作方法简便,成本也大大降低。郝景香说,同玉米轴一样,育林板也是他的种树“法宝”。
“老郝这办法确实不错,俺这60岁的老头子看到荒山上披了绿,心情好着哩。”队员李建国说。
雨天,别人回家他往山上跑
临近中午,太子井乡东柏山村村南的简易工棚处,飘来大锅菜的香味儿。回到工棚,郝景香随手端起桌子上的一碗水大口喝起来。“不凉不热,喝着正好,还是老伴儿最了解我。”
郝景香是邢台县冀家村乡东庄村人,一直从事林业工作。2009年退休后,主动向县林业局请缨,要为浅山丘陵区绿化尽一份力。
随后,郝景香成立了全县第一支专业造林队,开始了“啃山”行动。
“那天虽然很冷,我还是拉着被褥、锅碗瓢盆、洋镐镢头带着我的‘育林军’上了山。晚上,我们在帐篷里开会,计划第一年种树10万棵。可我们没料到,当天夜里的一场风雨,掀翻了帐篷,支起的炉灶泡了汤,我们只好到山下老乡的房檐下躲了一夜。”
邢台县浅山丘陵区因是石灰岩石和石性片麻岩,大部分地带几乎没有一点土壤,别说长树,就连草也无处扎根。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搞了一辈子林业工作的郝景香没有服输。
“吃住在山上,回想起那些日子确实挺苦的,一场大雨还让我感冒了,老伴儿劝我回去,我怎么都不肯走。”接下来的日子,每逢下雨天,别人往家走,郝景香就往山上跑。
他发现,雨水根本存不住,天晴后不到三天就会又干又硬。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化学保湿剂、汽车专用玻璃水瓶滴水保墒、绿化套袋保墒……一次次失败,反而让郝景香越挫越勇,他赴长治、下泰安、奔昔阳,一路走、一路问、一路学,学来了育林板技术,将雨水挡在树坑周围,相当于给树苗建了一个小型蓄水池。从此,邢汾高速、邢左公路两侧的大山上,石棉瓦的育林板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蔚为壮观。
梦想,让浅山丘陵区绿起来
郝景香的造林方法得到了当地林业专家的肯定,被称为“浅山区郝式造林法”。
时间一天天过去,如今郝景香和他的“育林军”已在邢汾高速沿线绿化山场5000亩。今年的目标,是以邢汾、邢衡高速两侧为重点,新造林2800亩,有效解决浅山丘陵区绿化断带问题。
“搞了一辈子林业,和树有感情了,根本停不下来。”郝景香说,有一年,春节前几天,妻子李爱玲背着东西来山上,想让他早点回家过个团圆年,可郝景香却放心不下刚种的树苗。老伴儿放下东西,一个人回去了。“看着她的背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郝景香有一个梦想,让浅山丘陵区绿起来,让家乡美起来。“如今老伴儿也来到我身边,接下来的日子,只要我还能动弹,就会领着我的‘育林军’干下去。”说完,郝景香招呼了一声,和几十个队员扛着铁镐向山上走去。
(责任编辑:linguo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