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河北频道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河北频道 > 生态河北 >

岗底村:人工拔草代替了除草剂全程拒绝化肥

时间:2015-06-17 11:47来源: 河北日报作者:点击: 次

字号:TT

游客在前南峪村生态旅游区采摘,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流连忘返。赵永辉摄

随着“沟域经济”发展,在太行山区的很多山村,已呈现小桥流水的乡愁美景。赵永辉摄

  太行山区山多耕地少,前些年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曾无奈地向大山要耕地,种地种到“天边边”。这不仅没有解决贫困问题,反倒造成水土流失。

  如何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如何协调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河北省“沟域经济”的建设者进行着有益的探索。

  南沟门村:生态要保护,先得种好树

  初夏,走进河北邢台县南沟门村,碧水村中过,绿树村边合。小桥流水、杨柳依依,小小的山村掩映在成片的树林和绿水中,满眼的翠绿和阵阵的凉风让人心旷神怡。

  依托村前水库,南沟门村发展起水面养殖和休闲垂钓,在原有拦水坝的基础上,新建三道拦水坝,全部蓄水养鱼种藕,形成了“两纵一横”的环村水系,打造出“北方江南”美景。村集体还将村里无人居住的老宅旧院统一开发成农家乐,让慕名前来的游客进得来、玩得好。

  村民刘保平说,眼前的美景,在几十年前是不敢想象的。儿时家对面的那片荒山是光秃秃的,一下雨,满山的泥巴、石子往下滚,堆满山脚下的田坝。每有山洪,就有泥石流,二者似乎成了一对伴侣。

  “现在不同了,满山都是树,打雷下雨不用怕,洪水也不见了踪影。”变化来源于这些年“沟域经济”的发展,原先的荒坡成了绿岭,树苗一天天长大,局部气候和环境也随之改变。“如果当年不种树,我们村早就迁走了,根本没法住。”刘保平说。

  多年来,按照以林养村、以树富民思路,南沟门村依靠种植板栗摆脱了贫困。近年来,南沟门人进一步认识到,产业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如何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实现新突破?

  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英带领党员干部,到山东、河南等周边地区考察,决定“二次创业”,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果品和林木大村,形成板栗、杨树“两树”并立的局面,实现以林养村、以树富民。

  思路明确了,他们在全县较早实现了土地依法流转,将全村仅有的350亩耕地统一使用,建设速生杨林场。同时,对种有板栗的老山场进行综合开发种植经济树种,仅此两项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

  “我们将采取轮植轮伐的方式,每年伐一万棵、补栽一万棵,年经济收益可达150万元。”看着山上漫山遍野的绿色,王德英信心十足。

  山青了,水绿了,老百姓腰包鼓了。尝到了种树的甜头,村民种树的积极性更高了。如今的南沟门村,成立了南沟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德英果品有限公司等,招商引资,建冷库、发展深加工,决心做大做强林木产业。

  岗底村:植绿护山,更要护土

  春耕时节,在岗底村苹果园采访,正遇到村里的农业技术人员对果园的土壤进行氮磷钾速测。

  村民杨金魁介绍,与曾经的粗放型劳作方式不同,岗底村正在用全新的精耕细作法种树。从一开春的测土后按需施肥,到收获,他们村种植的苹果,有128道生产工序。

  更让杨金魁感兴趣的是,沿用和恢复一些老办法种田,竟然可以避免面源污染。

  前些年,为片面追求高产,许多地方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为培肥地力,修复土壤的有机质,岗底村改变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习惯,改用农家肥、生物和物理方法驱虫防病害。

  在这里,鸡粪作为有机肥料还田,人工拔草代替了除草剂,生态驱虫灯、粘虫纸代替了剧毒农药,全程拒绝化肥、激素。

  把欠历史的账还回去,植绿护山、修复土壤,让岗底村的土壤生态环境得以恢复。田间蜜蜂嗡鸣,猫头鹰、萤火虫得以重现。黄鼠狼、野兔、野鸡也日渐多起来。

  得益于生态环境改良,上好的“富岗”苹果,一个卖到100元。如今的岗底村,已是无处不绿。村民把房前屋后都当成果园,栽上了摇钱树。

  前南峪村:给子孙留足发展空间

  前南峪村周围的山上贮藏有大量的石英石、重晶石等工业矿物,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先后建起了硅铁厂、金属镁厂、冶炼厂、树脂厂等十几家集体企业,年产值近亿元。

  依托丰富的矿藏兴办集体企业,为实现小康奠定了基础。然而,金属镁厂、冶炼厂等排黑渣、冒黑烟、流污水,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

  “砍掉3家污染企业,村里一年要损失800多万元的收入。”干部群众代表中有人犹豫了。但是,他们最终做出了“保护青山绿水”的抉择,忍痛割爱,砍掉了3家污染企业。

  从2003年开始,前南峪村用3年时间,关停了污染企业,在原址上建起了板栗加工厂和蜂蜜加工厂,拉长了绿色经济的产业链条。

  期间,曾有企业想利用前南峪的品牌效应,联合开发工业项目时,因为项目有污染被拒绝了。

  “坚决不能在生态环保问题上欠账!要把眼光放远,把胸怀放大,给子孙后代留足发展潜力和空间。”村党委书记郭天林告诉笔者。

  无独有偶。南沟门村近两年花费精力最多的,不是抓村办企业,而是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分之二的时间花在了生态保护上。在这一两年间,村里关停8家洗煤厂、运煤场,宁可经济暂时受影响,也要守护好绿水青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英说。

  生态环境好了、群众富裕了,南沟门村又把目光放到了村里,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为契机,他们投入300余万元,铺设排污管道、建沉淀池氧化塘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同时,硬化环山路,建水塔,安路灯……生态环境步步提升,火了村里的旅游业。

  “不能欠子孙的生态账。”这是前南峪村和南沟门村百姓对于生态修复朴素而深刻的认知。今年,他们又开始在苍岭古道上、在村域范围内道路两侧及村旁河道“见缝插绿”,陆续种树上百亩。

  行唐神树湾:山川沟壑成了城里人的“最爱”

  4月初,春光绚烂,油菜花盛装迎客,在距离石家庄100多公里的行唐神树湾生态农业开发园,山坡上1000多亩苹果树下油菜花竞相开放,各路游客徜徉其间,流连忘返。今年春天,前来踏春赏花游客有上万人。

  看着满园游客陶醉的表情,园主刘彦位心里乐开了花。2013年刚考察这里时,这片荒山杂草丛生、无人问津。“但是这里山水好,空气好,土壤、气候条件优越,是发展林果花卉业的风水宝地。”

  绿化荒山,种苹果、种核桃,刘彦位还不忘在树下种油菜花。花开时节,漫山遍野的黄,蜜蜂在花丛间翻飞嬉戏,引来游人无数。

  山上有树,树下有花。以花为媒,发展乡村旅游。“沟域经济”的建设者奉献的是田园诗般的美丽经济。

  在沙河市红石沟生态农场,果树下茶用菊花枝繁叶茂,菊香诱人。人们在赏花之余,可以亲手沏上一杯菊花茶,以生津止渴。如果意犹未尽,还可买上一筒新鲜的菊花,回家慢慢品尝。

  一沟沟、一坡坡的青山绿水,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沟沟壑壑,不仅引来游客,还成了投资者的乐园。

  通过发展“沟域经济”绿化荒山,近年来,邢台县武家庄村1800多亩山场种植了板栗、核桃、苹果、柿子树,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来邢台县龙池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开发了聚龙山庄景区。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采摘园、特色养殖园、漂流河道等集休闲娱乐、观光农业、餐饮会议住宿为一体的生态农庄。

  生态田园,不仅带动了山区的休闲游,更把山区农业开发引向了高端、品牌之路。如今,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甜头的太行山人,在生态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记者赵红梅马彦铭通讯员杨树

编辑:吴光艳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linguob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