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河北频道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河北频道 > 生态河北 >

易水河一河三景 从清水盈盈到干涸断流

时间:2015-07-13 10:36来源: 河北新闻网作者:点击: 次

字号:TT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百年来,易水河在老保定人的心中代表着一种英雄的气概,是历史的见证和燕赵文化的延续。易水作为“华北之肾”白洋淀的重要补给水源,在境内对水资源和调节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7月6日至7月8日,记者全程走访易水河,观察易水河的现状。
    燕赵都市报记者李冬寒 见习记者段竞宇
    【专家】易水河是古城历史文化的延续
    保定市一名水利专家告诉记者,古城保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河流,易水河不仅仅是白洋淀上游的一条补给河,它更是保定古城千年历史文化的延续。而由于“荆轲刺秦”这段历史,更让保定人对易水河更有着特殊的感情,河流让保定人的豪情壮志绵延古今。
    易水河分为南、北、中三条,易水河的源头是太行山区的狼牙山、云蒙山和上游的拒马河,最后流入白洋淀。
    在战国时,这里是燕国和赵国的分界线,有“燕南赵北”之称。燕太子丹送别荆轲在明、清两代的《安州志》上也有明确记载,写的是“三官庙前,旧有秋风台,在城北易水旁,即燕丹送荆轲之处。”在安新县也发现了古秋风台遗址和刻有“古秋风台”的石碑,在石碑的背面刻有详细介绍荆轲别燕太子丹的经过。
    【现状】
    源头:河水清澈见底顺着山体蜿蜒流去
    7月6日,燕赵都市报记者来到易水河的源头,涞源县拒马河公园观察水源(易水河与拒马河同出一源,在紫荆关镇分出支流,一条被称为易水河)。清冽的河水一眼可以见底。
    河水从拒马河公园缓缓流出,记者在易县紫荆关河段看到河水顺着山体流去,就像是一条蜿蜒的长龙,河畔小草遍地,绿树成荫,清澈的河水为这些景致增添了一丝活力。
    一名村民告诉记者,平时地里的灌溉用水,都是靠着这条小河。
    易水公园:河水“浅如蝉翼”淤泥与垃圾并存
    在到易县县城232省道西关大桥下,易水河河面有100余米宽,河水“浅如蝉翼”,淤泥与垃圾并存。
    西关大桥紧挨着易水公园景观带,景观带上绿树成阴,易水河顺着景观带流去。
    记者站在桥上,看到河水中长满了水草和浮萍,水中淤泥清晰可见,水面上还零星散布着白色垃圾。顺着易水公园河道的景观带向下游行进,易水河河面不时露出干涸的河床,伴着沉浮的淤泥和遍布的水草。
    易水大桥河段:河水被截断有人正撒网捕鱼
    记者“顺游而下”,来到距离易县县城20公里开外的,京昆高速上的易水大桥。
    大桥西侧的易水河河水几乎被截断。站在桥上望去,靠近高速150米的河面水量充沛,水面宽敞开阔,夕阳下,河水的中央,有人在撒网捕,有人在水中渡舟。
    再往远处望,宽阔的河面干涸部分,变成了道路,河水被挤到狭窄一侧缓缓流去,河道内还分布着几株小树。
    入淀口:留通大桥成分界线河水断流半月
    记者在易水河入淀口(易水河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通过白沟引河流入白洋淀)——留通村大桥上看到,大桥南北两侧的河水被桥分割开来,桥下干枯龟裂的河床裸露出来,长满了杂草,成了无水区。
    大桥旁边有大吊车正在施工,村民们说,此处正在修建河堤。一位施工人员说,河水断流已经半个月,雨水大的时候河水才能和白洋淀连通。
    一名当地村民说,他从小就在这里长大,过去经常到河里游泳,可是现在如果下去游一圈,衣服上会沾满淤泥。自今年开始,河水经常出现断流的现象,这在过去是不曾有过的。
    【部门】到下游几乎没水了 没有汇入白洋淀
    7月7日上午,燕赵都市报记者来到保定市水利局,对易水河近期来的水质、水量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解。
    一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易水河经过南拒马河最终汇入白洋淀,易水河属于季节性河流,由于近来降雨量少,到下游几乎已经没了水。
    针对易水河的近些年水质、水量等具体情况,该负责人称,相关情况由保定市水文局负责监测。
    7日下午,保定市水文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只监测了易水河其中一条支流的水质情况,并且相关数据需要记者联系局长,经过局长同意后,当面才能出示相关数据。记者回复,当天下午或者第二天是否有时间可以接受采访提供资料,该负责人称,这两天局长都在开会(没有时间接受记者采访)。
(责任编辑:linguob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