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河北频道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河北频道 > 环保要闻 >

秦皇岛栖云寺山突发山火 火势猛烈蔓延迅速

时间:2015-03-24 09:52来源: 河北新闻网作者:点击: 次

字号:TT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刘国成)3月21日下午,位于秦市主城区西部的栖云寺山发生山火,大火从主峰西北麓燃起借风势蔓延迅速,将东麓南麓的大片植被烧毁。火情发生后,山下多个村庄的村民自发上山扑火,抚宁县森林消防救援力量抵达后,在村民们的协助下控制并最终扑灭大火。令众人不解的是,秦市消防支队派出的3辆大型水罐消防车虽然在第一时间抵达山下,在道路通畅的情况下竟迟迟不肯上山灭火,在山火中蒙受惨重损失的松林承包者直言:“他们要是能早上来,火早就灭了。”

    现场:浓烟数百米高从市区可见

    21日下午2点10分,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接到读者爆料后迅速赶赴栖云寺山,记者从秦皇西大街一路向西行驶途中,栖云寺山顶冒出的滚滚浓烟已经升至数百米空中,浓烟借风势一路飘向市区,场面壮观。

    2点48分,记者几经周折抵达山下时,大火正从山顶向下蔓延,自发上山扑火的村民正在东坡半山腰处,试图阻止火势向山下继续蔓延。记者注意到,在东坡半山腰灭火的村民有十多人,他们手中拿着铁锹等工具,不停地拍打脚下的火苗。山坡成片的松树林中,不是地传来“嘶……嘶”声,那是松树起火后,松油燃烧发出的声音,而伴随这种恐怖的声音,往往是一团巨大的火苗突然腾空而起,将大片松树裹夹在其中,众人纷纷只好躲避。

    松林承包户:损失大了

    在扑火众人间,一名脚蹬雨靴的中年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此人在松林中跑上跑下,指挥众人扑火,嗓子都喊哑了。此人告诉记者,他姓王,是山下大乐安寨村的村民,他在栖云寺山东南麓承包了百余亩松林种树,而山火从山顶蔓延下来已经烧进了他承包的区域,“我往里投的是真金白银,山上一着火我比谁都着急!”

    记者一边跟随老王灭火,一边进行了简单交流。老王说,他承包的区域主要种的是核桃树,几年来已经在山坡上砸下了数百万元投资。他指着一片片过火后被烧得漆黑的树苗告诉记者:“一过火,这些苗基本上都没法成活了,具体损失数还没来得及统计,但今年一整年我肯定是白干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山灭火的村民许多都与老王没什么交往,有的甚至素不相识,但面对险象环生的山火,没人退缩。在灭火队伍中,几名身着运动装的小伙子引起了记者注意,他们显然不是山下的百姓,但扑火的劲头一点不差,个个脸膛都熏得黑黑的。记者几经打听得知,他们是山下富士康工厂的职工,山火发生后主动上山扑火,为首的“微胖”小伙埋头扑火,记者始终没有机会与他搭话,只知道他姓赵。


 

    消防车山下“待命”遭质疑

    借着从山顶吹下的强风,火势蔓延迅速,村民们开始还试图把火阻截在半山腰的一条路处,但无奈火势太猛,而村民手中只有铁锹和打火胶皮拍,只好始能眼睁睁看着大火跨过路,继续烧向山下。

    “山下已经来消防车了,但为啥不上来?”老王说,他以前也曾经是消防兵,他认为,只要消防车延路开上半山腰,接出水枪就能把火阻断在半山腰处。“他们(消防车)既然出动了,为啥不上来灭火?这路又不是上不来。”老王坦言,已经抵达山下的消防水罐车如果能上来参与灭火,情况会大不一样。

    下午3时许,记者沿山路继续向上,来到接近山顶位置。记者看到,来自抚宁县森林消防大队的数十位扑火队员正手持强风灭火机对山坳附近的大火进行“围剿”。在接近山顶的路旁,停有一辆轻卡改装的消防水罐车,这也是记者在山上见到的唯一一辆专业消防水罐车。记者从队员口中得知,扑救山火的职责由森林消防承担,山下市消防支队派出的水罐车应该是出于待命状态,“为了防止火势向山下村庄、工厂蔓延。”但如果能派其中的一两台上山支援的话,森林消防队员的灭火效率就有很大高。“他们车装的水多,功率大,水枪的喷射距离都不是我们的装备能比的。”

    下午5时许,栖云寺山东麓南麓的大火基本得到控制。在山顶附近的灭火队员和村民陆续下撤。参与灭火的大乐安寨村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是下午2点左右发现山顶起火的,当时村民们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拿起家中的铁锹等工具上山扑火。“前几年山上也着过火,我们都有点灭火经验。”村民们说,他们上山后得知,最初山火的起火位置位于山顶附近的西北麓方向,“那块鹿场的人发现有俩人在生火,当时风大,开始脸盆大小的一团火一下子就烧大了。”

    目前,当地群众正在山上严防死守,防止余烬复燃,森林公安部门正在对起火原因进行调查,相关受灾损失正在统计之中。

(责任编辑:linguob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