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要在2年之内“烧掉”有环保部门背景的环评机构,这些环评机构作为不折不扣的红顶中介,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恐怕是有目共睹。终于,它们的消亡进入了倒计时。(3月26日《中国青年报》)
据报道,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王灿发曾随机对具有环评资质的100家环评机构进行调查,发现有事业单位和国企身份的环评机构占了87%,真正民企性质的环评机构只有13%。近年来他为不少污染受害者提供过法律援助,在对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时,他多次发现环评报告做得粗制滥造,成为摆设,根本不能真实反映污染状况。
不难想象,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主要是各级环境科学研究院所,这些院所一边吃着财政,一边收钱环评,在其所作的环评报告一般都十拿九稳可以通过情况下,价格自定,这是多么只赚不赔的生意。这样的环评又有多大的价值,是否能真正起到环评作用,不能不让人怀疑。看看那些严重的污染事故,看看接二连三的雾霾锁路,如果说环评成为始作俑者,难道没人相信吗?
业内人士都熟悉,环保部门机构都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所,不少研究所又设有一个部门或者控股一个公司,它们有作环境影响评价的资质,可以承揽环评项目。这样的环评公司因为官办,一出生就垄断本地的环评市场,根本没有生存危机,自然其产品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可以说,近年来环保工作给人以“烂包”的印象,与此不无关系。
今年年内,8家有环保部背景的环评机构必须全部脱钩,各地有环保部门背景的环评机构要在2016年年底前全部脱钩。脱钩只是第一步,能不能脱净,能不能防止明脱暗不脱,能否杜绝环评中的权力变现,关键的步骤还在后头,一切都还刚刚开始。不管咋地,脱钩来了,还要为此点赞。
同样不敢乐观的是,在一些地方,环保局直不起腰杆不敢依法环保的情形依然普遍。3月24日澎湃新闻网披露了一个当了近10年的县环保局长的“忏悔书”,反响激烈。这位匿名的环保局长常自嘲是公关局长、作秀局长,曾立志为全县群众守住蓝天清水,现在回头看,深感愧疚。曾有县主要领导私下找他谈话,“从某个角度讲,你的政绩和我的政绩是冲突的,你若是敢影响我的政绩,我必……当然,兄弟你委屈几年,我必有厚报!”讲环保,就会跟所谓的政绩冲突,这种糟糕之处令人深思。
所以说,环保就是全国一盘棋,没有科学的GDP,就难免会让环保的局部改革变得微不足道。近期的新闻调查使我们意识到煤和油让我们的天空充满雾霾,粗放的生产方式野蛮的原始积累,有了金山银山,毁掉的却是“绿水青山”,抹掉的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平衡,请问还有比这更糟糕更悲剧的事情吗?但愿陈吉宁部长能在任内让雾霾轻点少点,再轻点再少点。
(责任编辑:linguob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