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河北频道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河北频道 > 环保要闻 >

循环经济助力开发区绿色崛起

时间:2015-04-08 14:48来源: 河北新闻网作者:点击: 次

字号:TT

    近年来,我省开发区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确保环境保护与开发区建设、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同时立足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在磁县经济开发区内,鑫盛、鑫宝和黑猫三家企业不仅在组织形式上互相参股、联姻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一家、联体联利”的经济链条,同时还形成了一个循环经济完整闭合的产业链条。鑫盛的煤焦油、焦炉煤气,为鑫宝炭黑油精制提供原料和加热源,鑫宝从煤焦油中提取的蒽油和炭黑油是黑猫生产炭黑的原料,炭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用来发电,为上游企业提供电力资源,同时,又可为开发区其他企业提供蒸汽和加热源,这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在同行业开创了先河。凭借这一模式,鑫宝公司成功争取到国际焦油协会在北京的首次举办权。

    2012年10月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磁县经济开发区现在已成为磁县经济增长的亮点,对全县经济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截至目前,该开发区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突破300亿元,已入驻中化集团(世界500强)、江西黑猫炭黑(产量位居世界第四)、上海鑫宝集团(炭黑油深加工单体规模世界第二)等16家企业。

    磁县经济开发区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与其循环经济理念的发展模式分不开。开发区以循环经济为着力点,以两个百万吨焦化为龙头,通过产业链招商和合作补链等方式,使上下游产业高度关联,形成了以煤焦油链、苯链、煤气综合利用链、精细化工链为主的四大链条,上下游原料通过园区企业间管廊连接,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目前产品达50多种,研发及采用高新技术百余项,国家专利近30项。

    磁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檀国仁介绍,发展循环经济,在招商上就要做到以链招商。该开发区围绕煤焦油深加工、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精细化工链条打造,实现了煤炭产业由地下向地上,由粗放向集约,由单一向循环的转变,吸引了世界500强中化集团,中国炭黑行业龙头江西黑猫集团等央企或知名民企入驻。同时,开发区借助鑫盛公司、鑫宝集团的行业优势和商务渠道,引入焦油加氢项目、中化集团精细化工项目、中石油液化天然气项目。另外,开发区通过天津大学在中间相碳微球领域的科研成果,与深圳贝特瑞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去年11月28日,开发区与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十大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了北方煤化工科研中试基地,实现了“产-学-研-销”可持续发展。

    实践表明,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走“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80%以上的企业和项目,做到了互为市场、互为原料,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了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氢元素和氯元素综合利用等多条典型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新型工业化格局,出现了一批经济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双赢的典型企业,建立起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发区与周边环境三个层次循环经济体系框架。

    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则把“三化合一”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紧密围绕“三化”产业链,向上下游产品辐射,把“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这一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贯穿落实到项目和产品链条中,使产品、项目之间形成链条,工艺相互匹配、相互关联,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使资源梯级循环利用,实现产品项目的上下游一体化,让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产生最小化,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高碑店经济开发区以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切实抓好循环型示范企业、产业循环利用、城市垃圾处理、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大气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促进了以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小环境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目前,该开发区的节能建材、汽车和机械制造、新能源、食品等主导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规模,构建起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成员之间原料和废物相互循环利用,形成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几家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一致认为,因为有了循环经济体系框架,开发区内企业在建设时省掉了许多投资,生产时降低了许多成本,销售时提高了许多利润。循环经济体系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方素菊)

(责任编辑:linguob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