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河北南网公司在河北省沿海港口和近海石油钻采平台大力推进岸电“上船”、“入海”的电能替代新模式,实现以电代油,有效降低燃油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改善近海环境。
在河北沧州黄骅港,一字排开的拖船整齐地停靠在码头上,除了固定船的缆绳,船上还伸出一根电缆,连接到码头的岸电箱。“这个船用岸电接到船上以后,船的辅机就完全停止,现在是零排放。”神华集团黄骅港务公司员工翟广峰告诉记者。
大型船舶在港口装卸时怠速运行,用辅助燃油发动机发电,能耗高污染大。一艘使用3.5%含硫量燃油的中大型集装箱船,其排放PM2.5的水平与50万辆使用国四油品的货车相当。
国家电网河北南网公司从2012年起在黄骅港建设“船用岸电”示范项目,解决来自世界各国的船舶用电设备电压、频率各不相同的难题,通过接驳岸电,船上辅机完全停止工作,实现零排放。除了环境效益明显,经济效益也比较突出。国家电网沧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杨鹏告诉记者,以一艘4.7万吨的轮船为例,靠泊一天,辅机工作需要消耗油料3万元,而改用岸电后,电力成本只有1万元。
近海钻井平台用柴油机发电,噪声大废气排放多。国家电网南网公司在推动岸电“上船”的同时,也推进岸电“入海”。在距离黄骅港渤海海岸5千米和10千米处,有一处海上钻井平台和一处人工岛,均采取燃油“自发电”模式。国家电网河北南网公司利用陆地变电站,再通过海底电缆连接海上钻采平台和人工岛,替代柴油发电机组,每月减少100多吨的燃油排放。这也是我国在岸电入海方面的有效尝试。
根据港口发展规划及岸电应用测算,如果黄骅港综合港区全部使用岸电技术,黄骅港的运营成本将降低三分之一,氮氧化物、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将减少97%左右。(记者骆学峰)(新华网)
(责任编辑:linguob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