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日前首次推出一组“空气地图”,受到广泛关注。
这组特殊的地图不仅能帮助公众了解身边的空气质量,也通过特殊的方式提示公众规避污染,保护身体健康。
上海市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空气地图”今后将定期向社会发布。
污染信息一目了然
在上海市环保局发布的4张“空气地图”上,分别用红、橙、黄、绿、蓝的色谱,对应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4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在全市的空间分布。
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体上,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呈“西高东低”的特征,长江口的崇明三岛和浦东新区临港滴水湖附近基本上是上海最干净的地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崇明岛正在建设国际生态岛,几乎没有污染严重的工厂,并且当地树林茂盛,有几个自然保护区,又靠近东海,可以说是天然氧吧。临港地区工厂和机动车较少,也紧靠大海,是清新海风的最大受益者。
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4张地图仍不尽相同,特别是最高浓度区域的分布相差较大。
在“PM2.5地图”中,全市最高浓度出现在接壤江浙的青浦区淀山湖周边地区。但“PM10地图”中,这一区域却有一个“污染洼地”,最高值位于闵行区北部,毗邻青浦、嘉定的区域。
实际上,这个3区交界处也是上海市二氧化氮浓度最高的地方。至于二氧化硫,由于全市各地都显着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以说含量是极低的。
据上海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组“空气地图”数据来自一个新建成的、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网。这张网由50个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站组成,每个站点都配备了价值数百万元的设备。目前,上海是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密度最高的城市,这保证了“空气地图”的“高分辨率”。
此外,由于监测网直到去年6月才基本建成,因此,4张“空气地图”中“PM2.5地图”的时间轴只覆盖了去年的后7个月。上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经验,即使能导入去年前5个月的数据,也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按图索引专家答疑解惑
上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同污染物的分布与其性质相关。PM2.5与污染物的跨区输送与二次反应高度相关——淀山湖靠近内陆,最易受外省影响,同时,中心城区的污染物在西移途中,也可能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转化成PM2.5,最终在淀山湖区域聚集。
与之对应的是,PM10主要来自本地排放、扬尘等,跨区输送效应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淀山湖东岸为何既是PM2.5峰值区,同时又是PM10的低谷区。
至于二氧化氮,其浓度与机动车等的活动及企业、锅炉高度相关,反映在地图上,高峰值区域都是工业区和交通繁忙区域。
所有大气污染物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PM2.5。去年,得益于较好的天气条件以及一系列治理措施,上海全市年均PM2.5浓度同比降幅达16.1%,年均值为52微克/立方米,仅用两年就完成了5年治理目标任务的80%,成效远超预期。
尽管如此,52微克/立方米仍比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年均35微克/立方米高了48%,反映在“PM2.5地图”上,只有崇明三岛和滴水湖以北区域能达标。事实上,要达到这一国家二级标准相当不易:如果PM2.5浓度始终低于35微克/立方米,则意味着每天的空气质量都要是优。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