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环境教育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环境教育 > 环保百科 >

美国政府终于要减排了

时间:2014-07-11 10:53来源: 果壳网作者:魏郎尔点击: 次

字号:TT
美国刚刚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迈出了第一大步:设立目标减少现有发电厂的碳排放。至少,这是美国环保署(EPA)向美国政府提交的计划。

《新科学家》撰文解释了这一计划意味着什么。

呃,发生了什么事情?

去年,奥巴马要求环保署制定一份减少现有发电厂碳排放的计划,而环保署刚刚提交了它。按照这一计划,到2030年,目前运作中的发电站需要减排30%(和2005年相比)。

所以只是发电厂的碳排放嘛。这能有多少啊。

其实相当多。它们占美国总碳排放的40%。

我又不是美国人,这和我有啥关系?

关系还挺大的,不光因为这本身有助于避免气候变化最糟的后果,还是全球的表率。

过去十年里国际上关于减排的谈判一直陷于僵局。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富国和穷国的冲突——富国历史上排放了最多的二氧化碳,而穷国面对气候变化的威胁更缺乏防护。

有些穷国现在也在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美国如果不肯做出减排的实际承诺,很难想象别的国家会积极履行他们的承诺。

2009年,奥巴马向国际社会宣称,到2020年时要把碳排放减少17%(和2005年相比)。如果没有涉及发电厂的具体计划,这种宣称是几乎没法实现的。

我还以为指望美国减排早就没戏了……

通过气候变化相关的新法律确实……很难。按照目前的政治风向,像欧洲那样限定全美碳排放上限的法律永远都不会通过。来自共和党的反对太多了。

但是,总有一扇后门,这就是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它让美国环保署有权监管汞和氟氯烃这样的污染物。奥巴马一直在说,如果他没法通过一部新法案,他就会用这部。

譬如去年9月,环保署就提出了未来新建核电站的碳污染规范,要求每兆瓦时不得有高于500千克二氧化碳,这一数值远低于目前的平均值。这些手段是奥巴马气候行动计划的关键成分。



今年美国加州遭遇了一场持续时间长达近半年的极其严重的旱灾,有研究认为这一旱灾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图示为2013年1月18日和2014年1月18日的地貌对比。

这么用法律听起来是在钻空子啊。

如果是,那也是最高法院认可的钻空子。

早在2007年,就有一个12州联合起诉美国环保署的案子(马萨诸塞州诉环保署)。12州宣称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有害,而清洁空气法案要求环保署监管一切“能够被合理推断为可对公共卫生或福利造成威胁”的污染物,所以环保署必须监管二氧化碳。案子打到了最高法院,12州获胜。今天的宣布不过是那场诉讼的结果而已。

所以,发电厂需要多掏钱来清洁他们的污染?

对。

他们具体打算怎么办?

取决于州政府。但大部分专家赞同,性价比最高的办法是先提高能源效率——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美国可不是因为节能而出名的国家。其他措施包括推动可持续能源,还有针对煤电站等大户进行碳捕获和储存。

那岂不是电费又要涨价?

你可能会这么觉得,但是有很多分析表明并非如此。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在上周五发布了一份报告,分析了一个类似目标的后果。他们看的是发电厂减排36%的后果,发现到2020年家用电器全年总电费会下降374亿美元,平均每户每年节约109美元。其中大多归功于用电效率的提升:有了州政府的帮助,人们会用更少的能量加热和照明,也就意味着发电厂的排放更少。

工作呢?肯定有不少电厂要关门吧?

确有此可能,煤炭行业也一直在游说反对气候变化立法。但另一方面,报告显示可持续能源领域里已经雇佣了比煤炭行业更多的员工,推动风力和太阳能还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周六的奥巴马每周视频演说里,他说:“每4分钟就有一家美国住户或者企业开始使用太阳能,而每一块太阳能板都是由一位无法被外国人取代的工人安装就位的。”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认为36%的减排会创造27万个新岗位。

那接下来会如何?

目前这一计划会进入一年的咨询期,到2015年正式确定。

你会觉得共和党人肯定会简单地把它推翻掉。问题是,奥巴马手中握有否决权,可以用来推行法案——而他说过他不会吝惜这个权力。要想反过来推翻他的否决权,需要参众两院同时获得三分之二多数,但民主党人占多数的参议院不太可能达到这一要求。

编译自 New Scientist,The US plan to cut emissions:What you need to know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