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回迁社区咋就没了“小区样”
乔迁新居本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可近日刚刚住进济宁桃园社区的汪先生却十分烦恼,“小区围栏变大门、杂物乱堆、绿化带种菜……”近日他向记者反映了在桃园社区的“闹心事”。
原来,汪先生所在社区是一个大型回迁社区,居民多为原来村民,生活习惯和公共意识与城里人“多有不同”,而汪先生则希望社区能像城市小区一样慢慢走向成熟和规范。
绿化带成小菜园 大多住户却看似“理所当然”
昨日,记者来到了位于任城大道南、古槐路西的桃园社区,从社区北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小区内绿化带。记者发现,小区绿化带内有的地方杂草丛生,有的地方光秃秃,像是很久没有修剪过的模样,而绿化带上却堆积着很多破烂、旧家具以及居民在自家楼下晾晒的食物,还有的绿化带已经被部分居民改造成了小型菜园。“刚搬进来时绿化带比现在整齐得多,如今已经很久没人打理了,很多居民自觉不自觉地往绿化带里扔东西,弄得乱七八糟。”一位正在推三轮车的大妈无奈地说道。记者在几排居民楼前发现,绿化带内乱堆乱放的现象十分普遍,但很多居民却不以为然,“虽然咱住上楼房了,可是生活习惯不能变啊,有些东西还真不能放储藏室里,像这些谷子只能搁楼底下晒。”一位大爷一边在绿化带里晾晒谷物一边告诉记者。
小区围栏变大门 部分居民认为“这是种省时捷径”
采访中,一位居民指着小区内不远处铁围栏说出了心中不安,“围着小区转一圈,你就知道被损坏围栏有多少,这些围栏本是隔离小区和外面马路的安全屏障,现在竟被住户贪图方便砸开了,搞得小区里总有闲杂人员进出,甚至还发生过被盗的事。”记者围着小区只走了不到半圈,就发现小区铁围栏上已经出现6、7处长方形的洞口。洞口高1米,宽不足半米,有两个洞口已经被铁丝扎了起来,而这些洞口大多通向小区对面的公交站、超市、饭店以及小吃摊。
很多居民表示,如果出了小区门再去这些地方,要绕很大一个圈,而从这些洞口进进出出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是一提到修补铁围栏,多数居民表示,修补无济于事,最终还会被人弄开。
小树成晾衣架 习惯改不了,一些住户感觉很正常
不仅如此,记者还发现,小区居民用小树当晾衣架的情况也很常见。居民在两棵小树间系条绳子就变成了晾晒区,几床被子压得小树摇摇晃晃。“以前每家每户都有院子,晾晒东西很方便,现在一住到楼上,家里阳光不如外头好,不把这些衣服、被子拿出来晒晒可不习惯了。”一位正在晾衣服的居民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在几个居民楼楼道内发现,自进门处到顶楼,几乎每层楼的墙壁、电表箱,甚至是楼梯扶手上都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广告。这些小广告多以家政服务为主,主要包括通改下水道、开锁修锁等。同时,办证贷款、办理发票等信息也随处可见。“本来干干净净的楼道,被贴上花花绿绿的小广告,弄得楼道里眼花缭乱,一开门看见就心烦。”从3楼下来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小区内很多住户对楼道内小广告十分反感,如此一来,既破坏了生活环境,又影响住户心情。
桃园社区是一个大型的回迁社区,由李营街道的曹西村、中杨村、姜楼三个村联合组建而成,社区内的居民多为原来村民,脏乱现象有些严重。虽然很多村民住进楼房已三年之久,但仍保持着村里的生活习惯,对公共环境维护意识“不够”。
记者手记:文明社区还需你我共同创建
在采访过程中,桃园社区居民就楼道里堆满杂物、车库住人、绿化带里乱停车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记者发现,有的居民怀念之前乡村生活的自由、随意,而有的居民则向往都市生活的规范、整洁,还有一些居民在乡村和都市的生活中来回转换着角色。
多数居民向记者坦露,虽然现在的生活环境有了变化,自己的生活品质有了提升,但有些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管理方式来平衡回迁居民在过渡阶段中涌现出的种种问题,是小区每位居民和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实习记者 高晓彬)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