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共同举办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中国绿色左翼研究”研讨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代尧教授、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项目主任孙巍女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会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叶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云飞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保部华南环科所、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等5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从不同学科视角,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案例研究”“社会——生态转型理论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工作规则与研究议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对话。
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意涵,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将其概括为“社会主义”(社会公正)与“生态主义”(生态可持续性)理念目标的“红”“绿”结合,即努力使以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本”和“收益”,尽可能地以一种公平合理的制度形式或分配机制来分担,尤其不能让社会弱势和边缘群体来过度分担。
对于“中国绿色左翼”的主要观点,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概括为如下四点:一是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人与自然矛盾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二是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整个人类已经陷入一种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两难境地之中,三是走出上述困境正是中国道路的历史使命,或者说中国道路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之所在,四是主张从源头上即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消除生态危机。
此次研讨会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2015年度合作项目之一。自2014年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开始“社会生态转型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广泛合作,目前已经召开了“多学科视野下的环境挑战再阐释”中德研讨会、“绿色增长、绿色资本主义与社会生态转型”研讨会等。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