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综合新闻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国内新闻 >

《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在京发布

时间:2018-11-13 17:01来源: 中华环境网作者:ljz

字号:TT
    11月13日,由王志轩、张建宇、潘荔等作者共同编着完成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一书在京发布。本书聚焦于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之后, 电力需求侧管理(以下简称DSM)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本书指出,随着电力工业发展、供需矛盾变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超高速发展,目前中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已发展到电力需求响应(以下简称DR)新阶段。面对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低碳能源和电力转型的加快,未来DSM将由DR向支撑电力供需耦合的方向发展。
    本书梳理了DSM在全球的发展历程,并从能源(电力)、经济、环境之间的平衡性,电力体制特点,全社会用电水平,电力供需特点,电源电网特点,需求侧用电特点等6个方面,对中国DSM的起源、变革缘由和方向做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本书还分析了在DSM向DR再向供需耦合方向变革的过程中,能源侧、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各自变化及相互融合程度,以及对能源、经济、环境等十多个要素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书提出,推动DSM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针对不同发展阶段能源、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特点(也称“3E”平衡)、电力体制特点、全社会用电水平、电力供需特点、电源电网特点、需求侧用电特点等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可将中国DSM变革划分为传统的DSM阶段、正在开展的DR阶段和已经萌芽的电力供给侧与需求侧深度融合的电力供需耦合阶段。其中,传统DSM主要解决缺电和电力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并融入了节能减排的特色功能;DR在基于电力系统智能化、市场化程度加深的前提下,主要满足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的要求。进入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十九大提出了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新要求,为DSM变革到DR再向支撑电力供需耦合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调。当前,中国能源电力发展还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客观上要求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深化改革,要求DR向解决低碳化和供需双侧多样化需求平衡的方向发展。未来,DR在中国的发展将逐步由当前的主要由政府发挥作用发展到市场发挥主要作用,由电力需求侧调节到电源与负荷侧双向调节、再到“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调节,最后进入以可再生能源为电力、电量主体的电力供需耦合阶段。
 
    在供需耦合阶段,传统DSM的科学用电、节约用电等“基因”虽然会继续存在并长久延伸,但从内涵上看已经不能称为“电力需求侧管理”了,而DR将是实现供需耦合的桥梁,这是能源电力发展历史的必然。因此,电力供需耦合是指在能源供给侧以清洁能源为主体,在电力供给侧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较大规模的储能、储电为标志,在终端能源消费中以电能消费为主体,电能消费结构中第二产业用电比重较高但与第三产业用电比重、城乡居民用电比重逐步接近的能源电力系统中,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平台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好政府的作用,达到新时期能源电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经济、便捷的系统优化、平衡状态。
    最后,本书提出促进DSM变革的建议:一是加强DSM制度体系建设,包括形成全社会需求侧变革的观念体系、加强需求侧制度建设及政策法规制订、设计国家层面的需求响应行动框架等;二是完善电价制度为核心的市场体制机制设计,包括发展适合国情的电力体系、建立市场导向的电价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特别是完善新能源电价机制)、明确有效稳定的需求侧管理融资机制等;三是推进智能电网为基础的能源互联网建设,发展能源互联网技术内核、需求侧资源技术、“源-网-荷-储”技术等。本书是在美国环保协会支持的、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与美国环保协会共同完成的有关电力需求侧管理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课题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对DSM的最新研究成果编着而成。
(责任编辑:ljz)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