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综合新闻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焦点关注 >

京津冀如何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科学分析提出措施建议

时间:2016-02-25 09:10来源: 中华环境网作者:ljz

字号:TT
     大气污染防治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更是重中之重。2月23日,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发布了由清华大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共同研究编制的《京津冀如何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基于情景分析的京津冀地区PM2.5达标情景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也是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继2014年发布《京津冀能否实现2017年PM2.5改善目标?》之后,针对京津冀治霾专题发布的又一份重要报告。
     该报告是业内第一份应用定量化科学模型,分析京津冀空气质量达标的报告。报告基于京津冀区域的能源模型、污染源排放清单模型和空气质量模型提出京津冀地区内所有城市实现PM2.5达到国家标准(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的路线图。报告指出,要实现京津冀地区城市空气质量全面达标,需要在四个重点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努力,包括产业结构大幅调整,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末端控制措施全面实施到位,以及交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报告同时提出这四大领域里的11项重点措施。
    一、产业结构大幅调整
    Ø京津冀地区未来长期发展模式走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高耗能工业产量不再增长或者开始下降,重工业占主导位置的模式在2030年之前实现转型。            
    
Ø  北京除了环境友好、低资源消耗的以城市为最终服务群体的城市工业以外,其他工业基本不再存在;天津市已有的大型重工业将不再继续发展,不再新建类似产业,两高行业产品产量得到控制;河北将持续发展综合性的工业体系, 两高行业产品产量得到控制。
    二、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
     Ø  相比2012年,京津冀地区203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从73.1%下降到 30.7%,天然气比例从7.8%上升到28.6%,调入电比例从4.4%上升到15.3%,可再生能源比例从1.1%上升到3.7%。民用散煤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如用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或清洁型煤替代煤炭,同时硫含量高于0.6%的煤炭全部禁止使用。
    三、末端控制措施全面实施到位
     Ø  所有燃煤发电实现超低排放。
     Ø  钢铁企业全面升级改造安装高效除尘器,烧结机全面安装脱硫设备,脱硫效率不低于85%。
     Ø  工业窑炉全面升级改造为袋式除尘器或电袋复合除尘器,水泥行业全部开展低氮燃烧技术和末端脱硝治理。
     Ø  全面淘汰中小锅炉及落后炉型,剩余大型锅炉全面开展脱硫、脱硝及除尘升级改造。
     Ø  炼焦、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平均去除效率不低于70%。
     Ø  氨排放管控得到有效加强,畜牧养殖业集约化比例大于70%,化肥施用量得到有效控制,新型肥料缓释和控释技术得到大范围推广。
     四、交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Ø  2030年,汽柴油油品升级工作全面完成,在用车均可实现国VI或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Ø  2030年,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76万辆以内,城市公交承担率达到41%以上,节能小汽车比例达到50%以上,电动汽车比例达到40%以上;天津的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449万辆以内,城市公交承担率达到41%以上,节能小汽车比例达到50%以上,电动汽车比例达到35%以上;河北的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2053万辆以内,城市公交承担率达到36%以上,节能小汽车比例达到50%以上,电动汽车比例达到35%以上。
 
    报告强调由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交通状况都是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的重要因素,因此还需确保未来能源、产业、交通规划与空气质量达标规划要求基本一致。
    报告以2030年为目标年建立情景模拟,但报告同时指出,如果这些措施能够提前落实到位,京津冀地区有望在更早的时间实现全面空气质量达标。
    报告还建议需要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以及加大对空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人员和资金投入。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呼吁:“京津冀的清洁空气之路将有赖于其产业结构的清洁化,其中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落实、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将会环境服务业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机会,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赵立建提出:“要解决京津冀空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引导社会资本,如探索在区域和相关省市设立大气污染防治PPP基金等。”
(责任编辑:ljz)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