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6日,由世界未来委员会(WFC)、阿拉善SEE基金会(SEE)、 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NBCD)、北京林业大学(BFU)联合举办的“荒漠化,城市,与我”第三期“未来城市”季度主题沙龙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特别活动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活动旨在促进城市居民对城市发展与荒漠化关系的了解,以科学合理的方式防治荒漠化,促进城市的循环再生发展。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UNCCD)秘书处执行秘书长、世界未来委员会(WFC)委员Monique Barbut女士、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副主任罗斌先生、阿拉善SEE会长钱晓华先生、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先生、副校长王玉杰先生、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员宋军先生、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吴斌先生出席了此次活动,与社会各界共同探讨荒漠化与城市及人的关系。活动由世界未来委员会(WFC)中国项目总监陈波平女士全程主持。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先生在欢迎词中指出,土地退化是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防治荒漠化已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发展和采取行动的领域。中国是世界上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约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危害,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00亿元。同时,他介绍并强调了多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在沙漠化防治方面所积累的特殊优势和做出的积极贡献。
Monique Barbut女士在活动中肯定了防治荒漠化对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她讲到:“气候变化加速了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既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原因,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结果;城市居民既是这种恶性循环的帮凶也是牺牲品。按照联合国人居署的统计,虽然城市仅占不到2%的土地面积,但却消耗全球78%的能源,同时产生60%以上的二氧化碳和大量的其他温室气体。” 她强调,虽然土地退化通常发生在城市之外,但也会影响到城市。以沙尘暴为例,沙漠周边的土地退化增加了沙尘源的面积,沙尘数量、发生频度、影响范围都已经大大增加了。沙尘与其他大气污染物,如PM2.5结合在一起,会造成可怕的灾难,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和健康、交通运输及通讯服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罗斌主任在发言中强调,生态环境的改善实质上是社会发展从恶性循环到良性循环的转变,能够转变成功就能够改善环境,其愿景的核心在于建立和促进城市与其周边区域之间的共生关系,不断提高城市及其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他指出,中国目前的荒漠化治理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为显着的成果就是沙尘暴的减少。
事实上,荒漠化与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息息相关,每个居民都有责任参与到荒漠化的治理进程中。吴斌教授就此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沙漠地区盛产羊绒,如果城市居民对羊绒的需求量增加,那么当地牧民就会养殖更多的羊,羊就会吃掉更多的草,进而会对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城市在发展时要保护其周边及城市内部的生态系统,更多地依赖其自有资源,减少对沙漠远距离商品的依赖,这样就能够大大减少沙漠地区的压力。
钱晓华会长在发言中介绍了阿拉善SEE的荒漠化防治工作。他指出,阿拉善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将原来的仅企业家参与转变为现今的人人参与,如阿拉善发起的一亿棵梭梭项目;另一个重要成果就是由原先的直接防治荒漠化、保护湿地发展成为打造企业绿色供应链,以绿色采购形成倒逼机制,加强荒漠化的防治。宋军先生也强调防治荒漠化时要尊重自然、道法自然,以自然的手段开展工作。
据介绍,防治荒漠化不仅仅是指防止沙漠扩大,还包括防止土地的退化。UNCCD今年防治荒漠化日的目标之一是要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这就要求在减少荒漠化的同时修复土地,其中既要修复荒漠土地,也要重视城市绿地、生态用地的恢复。
(责任编辑:hcq)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