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第三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与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节能协会和“中国煤控项目”课题组共同主办,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CIFF)、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能源基金会(EFC)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协办,中国能源网和北京能源俱乐部支持。超过350位来自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官员、部分省市地方政府代表、能源环境领域的国内外专家、科研单位、企业协会、NGO组织和媒体共聚一堂,探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如何通过实施“十三五”控煤规划,助力供给侧改革,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促进中国经济实现低碳绿色发展,贯彻落实“十三五”发展目标。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全球战略中, 努力实现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落实巴黎协定。
2014年第一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聚焦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中长期战略研究;2015年第二届国际研讨会建言“十三五”,提出了“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规划;本次会议着重讨论如何有效落实煤炭消费总量规划,扎实有效推动能源转型。
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任重道远 高耗能产业应对转型压力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战略机遇。在过去几十年取得经济发展硕果的同时,粗放式发展模式暴露出的问题突出显现,尤其是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十三五”规划中把“三去一降一补”作为经济工作重点之一,也为长期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动力。
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39.65亿吨,占能源结构比重高达64%。根据“
中国煤控”课题预测,到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应控制在35亿吨以下,占比55%以下,煤炭生产量应控制在34亿吨以下。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艰难,驱动中国能源体系的整体转型,为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空间。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政府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心坚定,按照部署,今年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为2.5亿吨,钢铁的目标任务是4500万吨。截至9月底,钢铁、煤炭两个行业退出产能均已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
煤炭科学研究院分析了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指出,煤炭行业利用3至5年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
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水泥协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冶金工业规划院、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建筑科学院的专家对高耗能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保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重要阐述和深入探讨;来自华北电力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机构也在会上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特别指出,煤电发展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加剧,调控任务任重道远,国家虽颁布一系列煤电“急刹车”文件,短期效果已经出现,但长期效果有待观察:2016年上半年煤电投产2149万千瓦,同比多投产367万千瓦;电源总装机15.2亿千瓦,同比增长11.3%,远超同期电力消费增速的2.7%,过剩进一步加剧。新建煤电项的投资搁浅风险巨大。“十三五”期间煤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11亿千瓦左右,应将煤电装机容量控制在9.3-9.6亿千瓦之间。
防治污染任务严峻 治理散煤迫在眉睫
根据“中国煤控项目”
报告显示,煤炭消费对二次PM
2.5的贡献为56%。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42.44亿吨)后出现快速下滑,2014年煤炭消费同比下降了接近3%,2015年又继续下降了3.7%。预计今年煤炭消费下降减缓,下降2.5%左右,主要原因是钢铁水泥等高耗煤产业的煤炭消费量有所反弹。与之相对应的是,各地PM
2.5浓度持续下降。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截至10月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
2.5平均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3%。在此前召开的
中国散煤清洁高效利用和治理大会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吴吟表示:“要把散煤治理和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在理念上有所突破,真正认识到散煤治理的重要意义。”对此,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也表示:“散煤治理事半功倍,对改善空气质量十分显着,相比燃烧散煤,使用天然气不会排放SO
2 和烟尘,也不会排放重金属物质,不会产生固体废物,在氮氧化物方面可以进行控制。在特大城市要去煤化、大型城市减煤化的过程中,‘以气代煤’‘以电带煤’是目前较好的选择,但长远来讲,我们鼓励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
三省三市示范为先 生态红线约束煤耗
中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必须落实在省市地方的行动路线图中,以各个地区的生态红线不得逾越为基准原则对煤炭消费和生产进行约束。山东、内蒙古、陕西、武汉、西安、石家庄,三省三市为煤控项目的地方示范课题,分享了各自区域控煤的经验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以内蒙古为例,水资源是限制内蒙经济发展的短板,内蒙要定位为中国北方的生态保障,2012年到2015年间,内蒙原煤产量年均增长超过22%;煤炭开采占用损毁土地资源,大量矿山固体废弃物堆积污染土壤空气和水,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对内蒙生态环境产生了难以恢复的破坏。内蒙的课题组认为,在生态红线约束下2020年煤炭生产控制目标为6.8亿吨,减煤目标为1.1亿吨;省内煤炭消费控制目标为2.1亿吨,建议非化石燃料比重提高到15%。为实现煤控目标,内蒙煤炭产业需严控产能、减量生产;在煤控情形下兼并重组、实现煤电用一体化发展;同时,推进节能减少煤炭消费。大力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陕西省分为陕北、陕中、陕南三个地区的煤控区划,北部主要以水定煤,南部以空气质量为约束;山东是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山东的污染排放对于京津冀空气污染有明显的影响,PM
2.5的贡献率为15%左右;空气质量是重要约束条件。2020年PM
2.5目标降低到49μg/m3,相当于比2013年下降50%。2020年规划煤炭消费量为2.5亿tce(3.5亿吨),相当于比2015年下降4300万tce(6000万吨)。
城市层面,以西安市为例,最近三年,西安PM
2.5年平均值从105μg/m3降低到了57μg/m3。主要得益于高污染小型燃煤锅炉的治理,仅2015年拆除小型燃煤锅炉158台;目前,20蒸吨以下的小锅炉已经基本全部拆除。武汉市确定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目标为2061万tce,较2015年消减357万tce,煤炭占比由49.8%降至36.6%。如实现此目标,武汉碳排放达峰可提前达到。在几个月前召开的
中美气候峰会上,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签署了《促进武汉市低碳绿色发展合作备忘录》,将在环境生态红线的制定和约束、煤炭消费控制、能源转型等方面开展研究合作。石家庄市主要受到空气和水资源的双重约束,以水约束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对城乡接合部和农村的用户烧煤进行补贴,推广清洁型煤和节煤炉灶。石家庄发展基础设施,实施“气化石家庄”和代煤计划,预计几年后,石家庄的空气质量会有明显的改善,摆脱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的境地。
市场机制是控煤的有效工具 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备受关注
市场机制是成效显着的控煤措施,2017年,中国将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用能权交易制度的设计,碳市场建立的进度和煤炭配额分配方案如何才能相辅相成,城市燃煤总量与配额交易制度的试点,是本次大会讨论的另一热点话题。石家庄是煤炭配额交易的示范城市之一,提出要以提高空气质量为抓手,覆盖低效燃煤设施,共涉及1120家企业,占燃煤用户总数量的95.2%。预计配额总量将逐年递减,年削减15%左右。煤炭配额制与碳排放权的促进作用是双向的,从国家碳市场对电力行业煤控的作用来看,煤电企业配额分配适度从紧是关键,兼顾成本与成效。据悉,全国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预计年底前获批,未来中国的碳市场交易潜力巨大。
绿色金融是有控煤的有力手段,为支持去产能,金融机构严控煤炭信贷规模。根据课题研究,以山西为例, 2016年第一季度,样本煤炭企业贷款余额476亿元,同比减少6.2%,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下降1.6%,助力煤炭去产能。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年初至7月中旬,我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经达到75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同期绿色债券发行量的33%,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今年9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议程。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通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中,培养新型绿色经济增长点。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limate Bonds Initiative)CEO Sean Kidney表示,绿色信贷对促进中国工业和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他对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本次研讨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世界银行、财政部财科所、中国金融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的相关专家还对逐步取消化石能源补贴、改革能源价格机制、完善环境资源税收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倡导“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启动,目标中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带来的威胁。中国政府表示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来实现2030联合国目标,同时积极推动解决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适应问题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今年9月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一系列的行动显示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在本次会议的第二天,来自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商务部研究院、环保部规划院、国家发改委研究所、中国新能源海外产业发展联盟、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机构的专家代表们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的环境治理问题、产能合作与绿色指标、海外投资项目分析等问题。
(责任编辑:k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