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综合新闻
所有栏目
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焦点关注 >

2018中国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年会召开

时间:2018-12-03 09:18来源: 中华环境网作者:ljz

字号:TT
    生态设计是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是实现生态产品全生命周期优化设计的最佳工具。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由北京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促进会主办的“2018中国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年会”于12月1日在北京召开。年会以“生态(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增长”为主题,聚焦了2018年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最新趋势、政策和创新成果,探索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与制造的技术与方法,交流绿色设计与制造的政策进展和实践经验,分享绿色增长成果,凝聚各方共识,营造良好绿色发展氛围。
    年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部委有关领导就绿色发展的重大趋势、发展目标和政策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的落实、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增长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度解析。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任树本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制定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搭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结构,一系列改革制度正稳步推进。现阶段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把握全生命周期管理要义,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生产力、提高经济运营效率上来,真正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聂祚仁就“共建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做了进一步战略发展规划,他表示生命周期评价是推进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的核心切入点,工业大数据的开发应用技术是生命周期评价的关键落脚点,对绿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制造系统绿色化改进、绿色供应链的构建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忠广对绿色工业园区创建工作进行了重点阐述,指出以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的建设路径。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汪阳在发言中表示,新形势下绿色金融将致力于构建适应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和服务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业务和产品服务,增强绿色金融的深度和广度,为实体经济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国际生态生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武春友先生就绿色增长的概念、国内外实践、现阶段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深度解析。
    年会上,北京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促进会、中国绿色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联盟、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发布了《中国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进展报告(2018)》、《动力电池产业绿色发展报告(2018)》、《绿色设计产品市场化推广机制研究报告(2018)》、《中国生命周期评价(LCA)进展报告(2018)》及《碳足迹国内外进展研究报告(2018)》等系列成果,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建议和参考。
    根据年度行业绿色发展现状,发布了由北京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促进会和相关科研机构、国家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试点示范企业联合编写的绿色金融、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工业产品再设计、绿色包装等行业“生态设计促进绿色增长蓝皮书”,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中生态设计与绿色增长研究的空白。根据《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与《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依照制定的“绿色增长型企业评定标准”,在广泛调研、考核评估、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并发布了联想、美的、安阳强基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年度绿色增长型企业名单,同时举行了授牌仪式。
    年会同期举行了北京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促进会作为“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共建单位的授牌仪式及由教育部实施推动的“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技能人才认证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召开了国家生态(绿色)设计试点示范企业创建经验交流座谈会。会上,促进会与联想集团、北京工业大学、华夏银行等单位签署了共同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内容的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了各方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
    以“生态(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增长”为主题的中国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年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已举办三届,现已成为工业绿色发展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年度盛会。对落实工业产品“设计、制造、应用”一体化工程,推进绿色制造技术产业化应用,分享绿色增长成果,推进绿色产品市场化推广机制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合作平台,对绿色设计与制造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ljz)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