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在扶贫工作中发现,某一国家重点贫困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指标总氮含量严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经有关机构调査监测和溯源分析,初步确定重要成因是农业灌溉退水污染。
农业灌溉退水(以下简称“农灌退水”)主要是指利用水利设施和自然沟塘灌溉田地,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排出的污水,它含有各种微生物、悬浮物、化肥、农药、不溶解固体和盐分等生物和化学污染物质。农灌退水是造成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它覆盖面广、分散,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受纳水体,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成破坏,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质量。
针对污染成因, 结合农业生产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多管齐下防治农灌退水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农村居民用上安全干净的水。
首先,减排农灌污水数量。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轮作休耕土地范围,减少低质农田耕作面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一批基本农田,提升基本农田质量,保证群众基本口粮。地方政府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农民群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多样种植模式,改水田为旱田,改旱田为茶园、果园、中药材种植园等经济作物产地,精耕细作农田园地,提高各种粮田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当地农业技术服务机构要实施耕地土壤墒情监测,结合当地天气和水源情况,指导农民开展节水农业生产活动,采取节约方式进行农田灌溉,比如,改大田漫灌为农田喷灌或者作物滴灌。减小农灌用水总量,减排农灌污水数量,节约宝贵水资源,减轻农灌退水污染。
其次,降低污染物质浓度。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及其所属机构要拟定当地农业生产计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指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适宜深耕的土地则按需择时运用农机翻耕,不需要深耕的土地则因地使用农具浅耕,不需要耕作的土地则一律免耕,避免大开大挖损害土壤质量及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加剧,致使农灌退水污染加重;要对当地田地全面进行“择土配方”,指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尽可能减少化肥用量,多用农家有机肥。大力推广化学农药替代、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小农业面源污染强度。要利用自然冲沟、农用塘堰、荒滩湿地、河岸杂草等,对农灌退水进行一定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适宜地方建设人工湿地,对农灌污水进一步处理,降低污染物质浓度,保护饮用水体质量。比如,在自然冲沟、人工渠道等农灌退水入河通道适宜位置,建设人工淤坝或滚水坝,对农灌污水进行沉淀、过滤或氧化等有效处理。
再次,综合利用和合理处置农灌退水。当地政府要多方筹措资金,统一使用各种农建资金,加强当地农业水利建设。不仅要建设农业灌溉设施,而且,要建好农灌退水利用和处置设施。一方面,要建好农灌退水利用设施。结合当地地形特征和农业生产情况,建设退水利用设施,循环利用或者二次利用农灌退水,减排农灌污水数量,降低污染物质浓度。比如,在山上、山腰和山脚处各建几个塘堰,并配套建设排放和扬水设施,循环利用或者二次利用农灌退水,进行灌溉、养殖等。另一方面,要合理处置农灌污水。根据农灌退水污染程度和当地水体水文、水质、规划类别、使用功能、沿岸民情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地点,建好农灌退水集排设施,排放农灌退水。以便适时补给或合理调节水体,迅速消解或稀释农灌退水污染物质,保证各种水体质量,确保规划使用功能。
此外,按照现在工作职责分工,生态环境部门履行农业面源污染监管职责。因此,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强化农灌退水污染监管工作力度,加强水质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支持各方精确保护水环境质量,高水平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农村居民用上安全干净的水。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