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立足转型期 谋划“十三五”

时间:2014-02-18 15:47来源: 未知作者:赵华林 环境保护部规点击: 次

字号:TT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2015年-2020年,是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如今,“十三五”环境规划的前期研究已经启动,并已得出基本的思路。
 
    关注整体,把握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化程度、城镇化水平、社会氛围、治理结构、政府职能、资源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等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出现转折。因此,要注意识别和把握国内国际大背景下的形势变化,在此基础上来谋求“十三五”基础型问题的解决。更关键的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环境与发展的形势,从政治层面关注全社会对“十三五”环境保护的期待,把“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体现在“十三五”环保规划中。
要从技术层面重视对环境与经济发展态势的预测,侧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转型期,要深入研究城镇化、工业化、资源能源、体制改革与环境保护的互动关系;
    2.重视公众关注的环境热点和焦点问题,要加强环境与社会领域的分析以及相关对策的研究;
    3.为防范新老环境问题的集中爆发,要从问题导向出发,分区域研究总量-质量-风险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明确思路,协同联动
 
    在总体思路上,“十三五”规划要基于“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实践经验,结合环境保护形势的变化,解决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新思路和新导向服务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1.强化环境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一方面,“十三五”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国家综合规划的统筹作用,内容与任务要适当的向专项任务领域延伸,进一步强化对专项规划的指导和调控,构建以总体规划为基础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另一方面,要强化国家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对省级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统筹作用。省级规划、区域规划在功能定位、目标指向、重点任务等方面要与国家规划做好衔接,并鼓励地方开展自选动作。
    2.以民生和质量为导向。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十三五”必须以环境质量为导向,以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为重点,重点关注的土壤、农村、地下水等薄弱环节。要研究“十三五”乃至中长期可能出现的苗头问题明确“十三五”期间改善的路线图和提出解决方案。
    3.着重综合管理和协同防治。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已经发展到必须进行综合管理的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要更加注重多要素的协同防治,如地下水、地表水、饮用水污染的综合防治,土壤地下水的综合防控,农业发展与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等。
    4.注重地方区域与国家的联动。要坚持突出重点与分类指导,同时要特别关注区域差别化问题。同时,在“十二五”规划总量方案和质量目标分别落地基础上,“十三五”重点质量的改善方案也要进一步落地。要同步结合国家和各省工作内容,共同形成“十三五”规划内容的技术基础。初步考虑,将在东中西部选择典型的区域,进行自下而上的差异化研究。
    系统研究,合理规划
 
    环境保护责任重大,“十三五”规划应当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发展需求的大前提下,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只有科学地规划设计,认真地贯彻落实,才能够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密切关注新问题。除了加强对传统环境问题分析外,还要独具前瞻性的去研究新的环境问题,尤其要加强苗头性和暂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的研究。同时,注重参考舆论动态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如汞排放与汞污染问题,臭氧和光化学烟雾问题,VOCS控制问题,社会消费领域的问题,新化学品和淘汰显示化学品,污染场地的修复以及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
    2.合理构建重点目标和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以人为本的要求。“十三五”规划中将重点突破土壤、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量化评估指标,力争实现全要素指标体系,努力增加环境健康、生态系统等方面指标内容,力争实现全要素指标体系。要突出体现以人为本、反映人民群众所处环境状况、质量,反映人民群众的切身体验和直观感受。
    3.注重研究区域性问题。进一步加强区域分类指导,突出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导向。同时,进一步推进环境功能区划,严守生态红线,树立“底线思维”;明确“十三五”环境改善的重点区域和问题,提出改善的重点区域和问题,提出改善任务和措施;对资源、能源的输出,战略性的水资源的补给等特殊区域问题、特殊的环境保护战略和政策措施等问题,要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面临的环境问题,推进城乡环境保护统筹发展。
    4.提出重点领域路线图。按照“问题导向,综合管理”的思路,突破一批重点问题。大气环境领域,重点研究PM2.5为代表的颗粒物控制问题;水环境领域,重点要解决总量和质量相呼应的问题,以及磷等污染物综合防治的问题;在生态保护领域,要评估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自然保护区成本效益、重要物种资源经济价值、生态补偿绩效等;土壤环境方面,要开展全国土壤环境管理分区研究,摸清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突破区域。
    5.搞好重点工程投资支撑研究。在财税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系统测算环保重点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需求,研究建设投融资机制和工程管理机制,完善运行保障机制。研究构建新时期环境监测体系,建立适应环境质量控制的监测评价、评估考核、验证比对体系和政策机制。
    6.完善对于重点政策机制的研究。在健全和完善常规环境保护管理政策的基础上,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环境管理转型的新特点,超前谋划,提前开展重大储备性的政策研究,评估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和职能运行的效能,提出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