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盘锦境内的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有一个黑嘴鸥湖,湖中的小岛成为黑嘴鸥“生态移民”的落脚点,1000余只黑嘴鸥在岛上繁衍生息多年。从2011年-2013年,黑嘴鸥的繁殖地黑嘴鸥湖先后出现了“淹了”、“干了”、“圈了”的环境问题。黑嘴鸥保护协会通过与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使一系列问题逐一得到解决。
2011年,一些农民为了养殖蛏子,承包了黑嘴鸥湖。由于引水过度,黑嘴鸥岛整体被淹没,500多枚鸥蛋被水浸泡,黑嘴鸥岛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生态灾难。黑嘴鸥保护协会立刻向盘锦市政府报告有关情况。为应对这次突发事件,市长办公会议随即召开。在事件调查中,政府部门的6名失职人员被依法撤职查办,同时黑嘴鸥湖周边的海域管理权也被重新调整。为保护一种鸟类,政府部门召开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并迅速采取行动,可谓难能可贵。这件事也成为了我们与盘锦市政府在保护黑嘴鸥湖上的首次合作。
2012年,连通黑嘴鸥湖与大海的水坝闸门因损坏而失灵,结果湖水全部流向大海。黑嘴鸥湖干了!湖底渐渐露出水面,黑嘴鸥岛的土地也开始龟裂,植被慢慢枯死。没有了湿地环境,鸟儿便无处栖身,纷纷飞离心爱的家园。
自然保护部门的保护权和管理权分离是造成这次生态事件的重要原因。于是,我们向政府部门提供了相关视频和照片,对受灾前后的情况进行比对说明。我们讲道理、讲责任,积极沟通,最终黑嘴鸥湖的管理权被移交给自然保护部门,结束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保护部门无管理权,管理部门不懂保护”的局面。我们为与区级政府的成功合作而感到高兴。
2013年,自然保护部门对黑嘴鸥湖实施了一项“特殊保护”,即在湖周围挖了8000米长的壕沟,又在壕沟外架设了8000余米长的铁丝网。在湿地挖壕沟实际上破坏了湿地完整的生态系统,用铁丝“圈禁”黑嘴鸥湖也并非上策之选。人要进入保护地,铁丝网是挡不了的。更糟糕的是,铁丝网给鸟儿造成了伤害。一些鸟儿在低空飞行的时候被铁丝网刺死。
我们把这惨不忍睹的一幕用照片记录下来,发表在当地报纸、协会网站和官方微博上。在微博中,我们还提出“拆除刺线,平掉壕沟”的建议。来自官方媒体和自媒体的力量,给当地自然保护部门造成了舆论压力。
这期间,很多人来说情,希望我们把信息从网上撤下来。但我们没有这么做,并坚持了150天。后来盘锦市一位政府领导协调了此事,网上的信息撤了下来,铁丝网上的5道刺线也被撤下了2道。鸟儿自由飞行的空间增加了。有人说,我们给了盘锦市政府面子。我们认为这不是谁给谁面子,而是NGO与政府合作,对环保工作动真格。
2013年年底,盘锦市自然保护部门换了新负责人,但与我们的沟通却更加主动了。他们采纳了我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黑嘴鸥湖硬件建设的意见,投资50万元为黑嘴鸥湖修建了一座排灌站。至此,黑嘴鸥湖的水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肯定,NGO在从事保护环境的过程中,离不开与政府的合作,因为合作会使保护更有力度,合作会使保护效果更好。为此,首先要树立NGO的良好形象,取得政府和全社会的信任;其次要注重沟通,并能从沟通中取得共识,在共识中得到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