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高低,时刻牵动着市场参与人士的心。
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
“中国推出小规模刺激措施提振经济。”部分市场参与人士如是解读。
事实果真如此?目前的GDP增速已经低到了需要刺激的地步?答案恐怕没那么简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仅就GDP增速谈GDP增速,可能会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误区。
研判GDP增速是否合理,首先必须准确判断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主要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中央对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这一准确判断,决定了不会动辄采取经济刺激措施,以维护代价巨大的过高增长速度。
过去三十年,我们处于经济起飞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尽快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必须憋着一口劲儿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时至今日,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二,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期,很多领域已经从短缺走向过剩。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再仅仅将目光集中在增长速度上,而应更多地考虑发展的质量问题,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否则,资源无法支撑,环境无法承受,也就很难说是以人为本了。
研判GDP增速是否合理,需要综合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只有将GDP增速放在“谋发展、抓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大局中予以考量,才能更为准确地判断其高与低,也谈得上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
现阶段,我们仍需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如说7.5%左右,主要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各种需求,让大家更充分地分享发展的成果。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环境恶化了,资源破坏了,那么,就不仅无法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需求,而且会削弱满足这些需求的基础。
一言以蔽之,GDP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凡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GDP增长,就是值得倡导的GDP增长;凡是有损于人的全面发展的GDP增长,就是需要尽可能避免的GDP增长。
理论上讲,只要这种增长,无害于环境、有益于社会,那么,要多快可以有多快。这在局部地区、某些领域,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在特定的经济结构条件下,过快的GDP增长,必然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压力的持续增大,反过来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侵蚀人们的精神,使人们的心灵迷失在速度中。
所以,我们必须将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各方面都能承受的范围内,既不过快,也不过慢。然后,将主要精力放在改革开放上,放在结构调整上,放在生态环境改善上,放在资源节约利用上,放在科学技术进步上,放在人的全面发展上。而所有这些改变,都不会自发地实现。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借鉴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切可资借鉴的先进理论、科学实践、优秀制度,有的放矢地加强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领域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框架。
慢一点,让灵魂跟上脚步,让GDP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