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疼痛、四肢弯曲、骨头萎缩等症状在当地村民间普遍存在。 刘闺臣/摄
“痛痛病”被认为是日本的第一公害病。患者常常会感觉关节疼痛,患病后期,周身都会出现神经痛、骨痛,严重的还会产生骨骼软化,四肢弯曲,脊柱变形等症状,不仅行动困难,甚至于呼吸、咳嗽都可能会造成骨折。患者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因此得名。
研究发现,该病正是由于镉中毒所引起的。上游铅锌矿中含镉的选矿废水和尾矿渣污染了河水,使靠河水灌溉的下游稻田遭受污染。人们长期食用被污染水浇灌的“镉米”和饮用含镉水源,故而得病。
在我国福建省,也发现了这样一个“痛痛村”。与日本的“痛痛病”颇为一致的是,这个村子同样处于富集的铅锌矿产区。
采空区擅做尾矿库
2013年6月,中华环保联合会工作人员在调研时发现,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庙上村的连城冠连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违规使用矿山采空区作为铅锌矿尾矿库,致使含重金属的污水流入灌溉水源。
尾矿库是矿山企业用以堆存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从设计、选址,到修建、运行,每一道程序国家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与此同时,尾矿库还肩负着矿山企业的环保重任,采矿、选矿、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可以在此进行集中过滤和处理,以减轻任意排放对周边生态造成的危害。
冠连矿业尾矿库所利用的是一个几十米深的锰矿采空区,大量泥浆状的尾矿会通过沟渠排至该处。一段时间之后,被排满的尾矿库远远望去就是一池碧蓝的湖水,尾矿泥浆则部沉淀至底部。
由于采空区本身就密布裂隙,再加上未经任何防渗处理,废液会随之下渗至地下河道。在这个违规尾矿库的周边,暗藏一条隐秘水道,污水可以随之外流。不论从哪条渠道排来的暗流,最终都将汇入一条流经庙上村的小溪。这条溪水正是村里100多亩田地的灌溉水源。
据了解,自然界中铅、锌常与镉共生,在铅锌矿区与炼锌产业内,镉是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众所周知,镉与铅都是属于会对人类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第一类污染物。对于这类危险物质,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国家一律要求在车间排出口必须达到排放标准。
但在中华环保联合会对冠连矿业尾矿库存水取得的检测报告中却显示,镉含量为0.2mg/L,铅含量为38.6mg/L。参照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该处镉超标3倍,铅超标76倍,另外还有铜、砷、锌等多类重金属严重超标。
有研究显示,铅会对人体的神经、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心血管、内分泌、免疫、骨骼等各类器官造成损害,其主要的靶器官是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而镉是一种极易被农作物所吸附的重金属,人体中积聚过量的镉,会造成肾损伤,进而影响到钙和蛋白质的吸收,久而久之将形成软骨症和自发性骨折。
简单的沉淀并不能净化水中超标的重金属,看似清澈的池水,实则暗藏毒素。
检测报告迟迟难公布
2013年7月,中华环保联合会曾对庙上村村民健康状况做过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在庙上村距离矿区最近的4个工作组中,42人反映有全身或局部关节、骨骼疼痛的现象,其中甚至有6岁左右的儿童也发现了腿疼的问题。2003年以来,当地共有26人死于肝癌、胃癌、食道癌等癌症,其中绝大多数没有家族遗传病史,发病者以中青年居多。在庙上村第5工作组的120户村民中,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只有1人征兵体检合格,不合格的原因则多为肝功能损伤。
调查中还发现,与庙上村邻近的冷水坑村、珠地村村民的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关节疼痛、四肢弯曲、骨头萎缩已是很常见的症状,有的人甚至会全身长满白色的斑点或者其他的神经性纤维瘤。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当地的污染源,中华环保联合会曾委托福建省内具有检测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当地的灌溉溪水、成熟稻米、稻田土壤样本进行检测。令人意外的是,检测报告迟迟未予公布。在中华环保联合会工作人员的几番催促之下,检测机构负责人最终做出回应:检测结果超标很严重,数据敏感,不便透露。
对于这一情况,村民并不意外。据了解,庙上村有丰富的铅锌矿、锰矿及其他矿产资源,所以采矿长达40年之久。对于当地的环境现状,村民心知肚明,很多人甚至不再饮用当地地下水。村民表示,这些年来,虽然当地的各级环保局曾多次前来采集水样,但检测结果却从未被告之。
面对这一问题,冠连矿业所归属的监管单位连城县环境监察大队庙前中队的负责人则明确回复称,每年一次的例行监测结果显示,该企业均为达标排放。
2014年3月14日,央视曝光的检测报告显示,该地灌溉溪水中铅含量为0.4mg/L,超标7倍;稻田土壤中镉含量为2.17mg/kg,超标6倍;成熟稻米中铅含量为0.72mg/kg,超标2.5倍。
溪水——土壤——稻米,超标的铅和镉就是沿着这条途径进入人体。虽然现在还没有最终证明村民身体病变与环境的直接关系,但其间的微妙已不言而喻。而当地盛产的稻米也存入粮库,进入全国的粮油市场。很难想象,到底有多少人在直接或间接地遭受着“毒大米”的侵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