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选择是有所考虑的,如果我们在选择时把责任考虑进去,许多事情的走向将会大不相同。
绿色选择供应链管理体系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种新尝试,它将信 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激发的动力,通过 领先企业传递到庞大的全球供应链 条,从而调动市场的力量,推动发展 中国家的环境保护进程。推动大型企 业将供应商环境表现纳入采购标准, 绿化全球供应,倡议消费者考虑生产 企业的环境表现,用自己的购买权利 作出绿色选择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IPE网站上可以查询企业环境监管信息
净化供应链的且探且行之路
自2006年开发出水污染数据 库并对外公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IPE)发现有一些大型企业开始感 觉到压力,尤其是跨国公司,第一 批来(沟通说明)的 100 家企业中, 80%~90%都是跨国公司。 但不能只是这些大型的品牌公司 才会敏感于这样的公众压力,在此之 外,如何推动其他中小型企业呢?后 者不在乎公众和媒体,我们试图通过 那些“在乎的”把压力传递给“不在 乎的”。现在,品牌企业越来越多地 将高污染、高风险行业外包出去,但 是外包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把环境责任 都转嫁出去。在现代商业中,品牌实 际上涵盖了供应商的行为在内。
基于此,IPE 将数据库做成了供 应链管理的工具,把收集到的企业超 标违规记录称为企业监管记录,开发 了一个搜索引擎,供采购商将供应商 企业的名单与违规记录名单进行比 对。2008 年包括比对在内的绿色选 择供应链的流程管理体系建成,大型 企业采用此数据库,绿化和监管其供 应链条,给有问题的供应商企业施加 压力,收效显着。
2009 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金 属中毒事件后,IPE 迅速梳理出了数 据库中重金属超标的企业名单,并与 其中一些使用这些供应商的品牌企业 进行沟通。但得到的答复并不积极, 有的品牌企业直接回应“我们五千家 供应商,管不了,太麻烦了。”于是, 我们决定将这项工作作为一个专门的 项目开展。首先检索了造成重金属污 染的公司类型:矿业公司、皮具公司、 精炼公司、化工公司以及大量的 IT 制造商,而 IT 公司尤其与严重的污 染事件相关联。调研中还发现,这些 IT 制造商是 IT 品牌的供应商。在告 知检索到重金属污染供应商的 29 家 IT 品牌企业后,其中 28 家企业进行 了或多或少的沟通,部分企业进行了 积极的回应和跟进。2010 年 1 月 20 日后,唯一对此保持沉默的是其产品 风靡全球的苹果公司。
这一次,绿色联盟将“啃不动” 的苹果作为核心对象,以期能借此影 响那些和苹果公司一样不为所动的品 牌企业。2011 年 1 月,IPE、自然之 友等5 家国内环保组织发布报告《苹 果的另一面 1》。报告指出,在供应 链的职业安全、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 方面,苹果公司违反了自己的承诺。 7个月后,5家机构又一起发布了《苹果的另一面 2》,涉及多家疑似苹果供应商。
▲多方协作推动苹果改变。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制图
我们将苹果公司的利益相关方也 视为其实现工作目标的核心利益相关 方,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网友与消费 者、员工与社区、投资者、电信客户、 中外 NGO、中外媒体、环保部门、 驻华使馆、学者及研究机构等。与各 个苹果公司的利益相关方的持续沟 通,包括向媒体曝光、推动消费者发 声等,都得到了较为积极的反馈。这 渐渐改变了苹果公司的态度。经过长 时间的沟通、争论和磨合,苹果公司 自2012年4月开始尝试使用NGO 监督下的第三方审核,推动其供应商 整改环境违规问题,并承认其供应链 管理也需要透明度。
第三方审核:打开紧闭的企业大门
我们通过第三方审核推动做出回 应的企业进行整改。第三方审核由绿 色选择联盟制定审核标准,由专业的 审核公司开展审核,环保组织监督整 个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和过程对公众公开。 审核的第一个程序是合规性审 核,发现新的问题,企业就要有针对 性地进行整改,通过的企业几乎是凤 毛麟角。整改后通过的还比较多,但现在至少还有十几家处在整改中,最长的改了一年才通过。 供应链管理潜能尚待深挖 绿色选择启动以来,共推动了 50余家大型品牌企业管理其供应商, 1200家左右的企业做出说明和回应, 其中大部分进行了整改,300 家企业 在绿色选择联盟推动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个案上看我们获得了成功, 企业采取了减排措施,能够查证查实, 这令人欣慰。
但另一方面,IPE仍有15万条 以上的记录,涉及10万家以上企业, 回应的比例远远不到 1%,这对推动 中国整体的节能减排和污染控制,作 用还非常有限,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善 环境,根本目标远未达成。
目前,主要影响的还是与跨国企 业相关的供应链,因为没有更大的客 户企业来撼动,国内的企业可能暂时 还不能用这种手段去影响。但是,如 果有一天绿色信贷、绿色证券政策能 够真正落实,就有可能影响证券交易 所和银行政策,从而通过贷款和上市 门槛或者退市的风险机制影响国内企 业。当然这些工作的技术性比现在还 要强很多。
公众参与是动力
绿色选择实质上是尝试推动公众 以有效的方式参与污染控制。中国的 整体污染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核心的障碍不在于缺乏技术和资金,而在于缺乏动力。为控制污染,中国已经 采用了诸多手段,出台了行政、技术、 财政,包括市场化的机制,但企业宁 可交罚款也不解决问题。
▲绿色选择联盟项目(GCA项目)旨在推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开展供应链环境管理。加入 GCA 项目的
成员,须公开承诺在中国不用污染企业作为供应商,并通过一个程序去识别供应链条上违反中国环保法规的企业,
进而促使这些企业解决其存在的污染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成员企业须制定一个行动计划,说明它准备如何实
现承诺。图为绿色选择联盟项目企业成员行动流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制图
动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 的,必须依靠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而参与的前提是环境信息的广泛公 开。为尽可能以有效、及时、完整、 用户友好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将信息传 递给社会,IPE 采用地图的设计,将 信息分为几大类,在使用过程中逐步 更有针对性地为目标用户设计他们需 要的工具,如供应链的管理工具。但 数据库本身不能还我们水清天蓝,只 有它激发了公众参与和人的能动性, 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复制,以有限的力 量撬动更大的力量,才能产生全局性 的影响。
绿色选择联盟的合作机制
公信力运用
绿色选择产生影响的根本在于NGO 在操作上有公信力。这点非常关键。
绿色选择的数据都来自政府部 门,实际上也是借用了政府的这部分 公信力,借助了政府的权威。公信力 还来自拥有最强的技术能力的第三方 审核机构的加盟。目前,我们认可了 多家国际知名的环境咨询和环境工程 公司来做审核。每次审核都有一家环 保组织监督,既控制审核的质量,还 可以做那个“坏人”,帮助审核机构 分担来自企业的压力。另外,每次审 核我们都尽力邀请当地的环保组织参 与。各地的环境问题,必须由当地的 民众与环保组织解决。至少在中国, NGO 监督下的审核机制是前所未有 的。
公信力也来自我们自身。绿色选 择联盟内部约法三章,有操作的规范 性,不能与企业之间形成非正常的关 系。参加联盟的 40 多家组织之间也 有一种制衡,避免单独行事可能会出 现的非正规操作,对审核报告的认可以及是否撤除污染记录,需要联盟内 成员机构的共同认可,这都能大大增加联盟的公信力。
共同关注促成持续合作
实际上,NGO 合作起来是很难 的,有时候是大家经历了很多挫折, 最后在共同的关注下不得不走到一起 形成联合。联盟内 NGO 在各地都从 事环保,但又关注不同的方面,独立 性非常强,要共同关注和做事非常难。 非营利机构不能像企业那样围绕共同 的商业利益形成联合,实际上是共同 的关注将我们绑定在一起。在绿色选 择的问题上,大家都认识到,企业的 环境表现对环境污染有巨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关注企业的环境污染表现, 需要通过绿色消费、绿色供应链等不同的方式来推动企业改进环境污染表现。
强化品牌企业的撬动力量
绿色选择是一个基于杠杆原理的 比较特殊的行动。从根本上讲,环境 保护缺乏动力,即使我们现在有所动 员,这样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有限的 力量无法搬动巨大的石块,这需要一 个杠杆去撬动。我们认为,这个杠杆 就是信息,信息具备这种撬动的力量, 这个支点就是大型的品牌。以企业为 支点,以信息为杠杆,将形成一种撬 动的力量。供应链上数以百计的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将做出改变。现在,污 染企业的名单还在不断延伸,而我们 自身的力量还很有限,今后的工作需 要继续扩大推动力,形成更大的撬动, 从而实现大幅度的减排。
(本文来自于中国发展简报付涛 先生对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的 采访,王晶晶对部分内容进行更新改 写。)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