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我腾挪过一次办公室,原以为整理一天就可以搞定的那些东西,结果我足足收拾整理了三天。除了感到累,我还感到沮丧: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东西?
那一摞摞的打印纸是传真机里常常吐出的一些商业广告信息,正面无用时,背面还可再用,但是每天写写画画也赶不上它制造废纸来得快;那些一次性的签字笔,笔芯用尽,空心笔杆竟还攒了好多,只因了解它们的归处是早已不堪重负的垃圾填埋场,才让我不忍随意丢弃;还有这类比赛那样活动发的各类纪念品,因为一时用不上也便长期地堆在角落里。想想这还只是办公场所,家里的东西随着孩子的日渐成长,也早已是盆满钵满。衣服、玩具、书籍……似乎买时都是必需品,但很快就变成了闲置物,想转手送人,但周围的朋友似乎更加不缺;联系到贫困山区,话说现在都愿意接收汇款,旧衣旧物也不像以前那么受到欢迎。虽说我从小惜物,总念叨着这些东西或许哪天就能重见天日了呢?但是一一收好的过程费心费力、令人抓狂。物质的丰富并不真的带来愉悦,感慨今天的生活其实好多东西都已过量了。
难道你没有同感吗?当我们需要柴米油盐,会发现同时购买来的还有各种容器;一到换季之时,归纳整理衣物不花上多日心血是难以收拾停当的;出差在外,仅是要带的电子设备就拖拖拉拉一大堆……时间都去哪儿了?殊不知,太多的物质已经悄悄地捆绑了我们的生活。
从前,尽管很多人拥有的东西要比今天少得多,但他们的生活或许更有秩序,更加整洁,内心也更健康。日常生活的每个行为都要深思熟虑,每件物品都应有它存在的理由。理性、实用、结实、符合人体工程学远比时尚、生产过剩、快速更新换代要重要得多。
享受生活,不应是享受生活的丰厚,而是享受生活的分寸感。
随着网络购物的加速发展,大家的购买力都空前暴涨,但或许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现代生活的好多需求其实都是被所谓的文明“创造”出来的,伴随着这些“创造”,我们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未必真是你的需要!比如口香糖,在我知道了它背后的真相后便再也不吃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会发生口气问题,欲盖弥彰只会耽误你对身体发出信号的警觉,而口香糖的复杂成分不仅给环境带来负担,也有致癌的风险,但精明的商人不仅燃起你购买和食用的欲望,竟然还可以做到让你一次吃两粒。
我想起以前曾经留意过的一个美国网站,倡导人们将生活用品控制在100件以内,拒绝无用消费,过一种“极简”的生活方式。大概富有的美国人也早已被各种物质所深深困扰。充足的物质不见得能为自己提供多少方便,相反,你要被物质所累,成为伺候它的仆人而非主人。
日本着名的民艺理论家柳宗悦谈论器物时说:“每天使用的器具,不允许华丽、繁琐、病态,而必须结实耐用。忍耐、健全、实诚的德性才是‘器物之心’。”朴素的器物因为被使用而变得更美,人们因为爱其美而更愿意使用,人和物因此便有了主仆一样的默契和亲密的关系。
用很少的东西过一种符合审美意义的生活,这事关我们的生活品质。把那些不必要的东西统统丢进垃圾箱,这或许是最快的解决方案,但随之而来的是令全人类都头疼的“垃圾围城”问题。如果你参观过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厂,可能还会生出一种严重的负罪感。需要废弃扔掉的东西越多,心情也便愈加烦躁。“垃圾”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但不一定是得到了妥善处置,只不过是将污染转移。
我想,精致而优雅地生活是一门艺术,远胜过拥有物品。比起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各种物质,倒不如把你的能量专注于减少或者简化更好些。在设计界里一直有一些崇尚“极简主义”的设计师,他们用最简单、最少的元素和风格来创造最大的效果。
极简,是与宁静、持衡、有序的生活相遇的,大概与渐入老年的人生有着最佳对应。因为走完一生,你总会悟到真谛,但当你的日子中有不同理念与生活方式的亲人、有未成年的孩子、有尚不通此理的社会,普遍的物质奢靡只取自身便利的消费观,做到极简真是困难重重。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句话:“非本质内容被降低至最低限度时会呈现出最纯粹的完美。”或许读一遍还不见得能理解,但日子很长,我们还有真实的生活可以体会。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