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助力青年建设低碳校园

时间:2015-03-24 16:45来源: 中华环境杂志作者:admin点击: 次

字号:TT
  飓风、海啸、干旱、极端的酷热,最近几十年里,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正在历经各种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灾难,地球用其特有的方式给人类传达了一个信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真相”,它威胁到人类和环境的安全健康。 
  基于这样的全球共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着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所有国家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化解日益严峻气候问题、建设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必然选择。
  高校作为重点耗能单位,是响应全球趋势、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阵地;同时,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社会主要力量,它也理应通过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努力造就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人才,帮助他们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可持续未来的生力军。
  “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简称CYCAN)自2007年创立至今,一直将国家关于“创建绿色低碳校园”的理念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和主要思想。扎根中国50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青年人才网络,持续对接来自政府、学者、公益机构以及企业的力量,合力推动百万中国青年人成为低碳校园、进一步成为低碳未来的主力军。
  对于CYCAN这个一直和高校青年“打交道”的公益机构,助力高校青年成为低碳校园建设新生军,我们认为应当通过以下方式。
 
夯实内容,创新模式
  长期以来,青年学生在本校开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的手段都略显单薄。或以组团的方式形成合力,举办各类宣传、倡导为主的活动;或邀请知名的环保学者、专家以及来自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召开讲座、举办报告会;或参与全国性的环保行动,但却缺少了在本校进行独立创新的空间。
  CYCAN认为,为高校青年提供优质的环保项目内容,激发他们的行动力和创造力是首要因素。这种优质的内容,既能够契合高校群体进一步学习、彰显个人创造力的特点,同时还能使他们真正成为高校的主人翁。
  从2008年开始,CYCAN一直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进行“高校节能”项目。通过全面专业的“碳核算”知识辅导,首先让青年学生满足了课余学习新知识的希望;给予青年学生独立设计本校节能行动方案的空间,青年人的创意和独立意识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为青年与高校领导搭上桥梁,青年人不仅了解了全校的用电情况,也可以与校领导商讨节能方案,成为真正的主人翁。青年人逐步从看客和旁观者,变成了高校节能减排的先行者和行动者。
  在开展高校节能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青年人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带来真正的成就和改变。在以往环保工作中,一开始有着高度的热情,但久而久之,发现并未能创造改变的价值后,青年人则会陷入遗憾、无奈的境地,一开始的热情也会消失。在2014年全国参与行动的30所高校中,北京林业大学、南开大学、鲁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团队都借助节能行动,最终创造了近60万千瓦时的总节电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环保行动的成就感。
 
引导跨界对话,给予行动指导
  给予青年人不断的行动指导和创造更大价值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高校的绿色教育应紧紧跟上时代的节奏,让青年人可以不断获得更新鲜、更具时代感和国际趋势的绿色环保理念、知识,让他们可以在象牙塔里就被武装成为具备先进知识的环保行动主力。
  此外,我们也认为,在校园之外,应该集合全社会不同层面的力量,为这些青年人创造对话、交流以及合作的平台,让他们可以更好的汲取所需的养分,不断优化在高校层面的工作技能。
  从2009年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开始,CYCAN每年都会在7月份召开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它最大的特点是集合全社会政府、NGO、企业、高校学者以及媒体的多重力量和多方视角,为青年人带来一个更加宏观的能源、气候变化领域的蓝图,指导青年人做出可持续的行动选择。它的主要方式是创造跨界对话的空间,搭建青年人和行业先行者之间的桥梁,从而让青年人可以获得校园外行动的力量。
  全社会都在热议互联网和金融的时候,这种峰会却能够更好的团结有志于绿色领域不断发展的青年人。很多参与峰会的青年人回到本校之后,都有了进一步行动的灵感和创新行动的方案,并且都有了将想法变为现实的信心;很多青年人不仅在校园进一步行动,还在毕业之后,将峰会中所学到的知识,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绿色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站稳国际舞台,展示行动力量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也渴望走出中国,与国外的青年人开展交流和对话,了解他们如何在本校开展节能减排行动,从而激发自己行动的灵感。
  每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YCAN都会带去一支中国青年人组成的“青年团”,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青年人如何创造低碳节能价值的行动,同时还和国外的青年人互相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把握国际趋势,站在国际的舞台上,能让青年人可以直面感受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之重,也让他们做好回到本校进行更多工作的准备。甚至,诸多并非研修环境、并不十分关注环境保护的青年人,也在重返校园之后,大力倡导环保,并为之进行扎实的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