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生效的新《环保法》,把“向污染宣战”变成每一个公民的份内事。由此,中国的民间环保公益遇上了制度完善和技术革新带来的风口,面对机遇,民间环保组织能否刮起更大的环保绿色风暴?
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
2014年,中国环保主管部门在信息公开上的进展可喜。回溯至2013年2月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一批民间环保组织和企业家呼吁环保部门尽快公布重点国控企业的实时监测数据,让信息公开成为推动环境执法的武器。2014年,在移动互联网工具的帮助下,民间环保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正式发布了污染地图APP,把散落在各地环保监管部门网站和平台上的数据整合到一个能让执法者和公众方便获取的平台和工具上,让公众参与成为可能。大气污染地图APP上线至今,半年时间,近200个企业正式对数据超标做出解释和整改,污染地图APP让违法排放者无处可逃。
2014年,新《环保法》的修订通过,新法赋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更大空间,其中信息公开和公益诉讼就是两个最重要的工具。
环保“官民互动”逐渐成为常态
2013年,山东“地下水污染”事件的网络传播,激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质疑地方环保局不作为的声音很多。山东省环保厅主动进行信息公开,并利用政务微博来促进官民互动,合力解决环境治理中的难点问题,成为2014年中国环境保护运动的亮点。
在这个过程中,“绿行齐鲁”等民间机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动使用微博作为工具,向地方环保部门挑战,合作点名污染企业,让污染企业的信息得以展现在公众面前。2014年,山东环保厅主动每月“双晒”,将非法超标排放污染企业的信息主动在微博上发布,邀请民间参与点名,形成良好的“官民互动”氛围,提升了环保部门的公信力。
同时,通过互联网或是线下互动的省份正在增加,浙江省环保厅主动举办民间机构和环保厅对话,并建立沟通渠道,完善政务微博,通过政务云平台和公众互动。江苏环保、湖南环保、重庆环保等一批政务微博开始活跃,通过微博来获取公众环保信息和公众互动。
“新常态”对NGO的更大需求
2015年,随着新《环保法》的生效,民间环保组织将面临更大机遇,而新《环保法》的有效执行,也将更大地依赖于民间环保机构的互动。
第一,在环境信息公开上,各省实时在线排放数据会大量公开,但这些数据质量如何,将决定其是否有效发挥作用。对数据质量进行监督,将成为民间环保机构的重大使命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省市和企业并未按照环保监管部门要求公开环境信息,民间环保机构的持续推动迫在眉睫。
第二,新《环保法》实施两个月,仅有3个公益诉讼案件得以立案。造成公益诉讼无法有效开展的原因,一方面和司法机构缺乏有效制度保证公益诉讼的立案有关;另外一方面,也和有环境公益诉讼资格的机构选择观望有一定关系。2015年,习惯环境公益诉讼,将会是环境司法机关和民间环保组织共同面对的问题。
第三,环评制度被诟病多年,2013年,曾有民间环保组织向环保部举报环评乱象。2015年,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公众参与的深入开展,更多环评乱象将被揭露。破除环评乱象,除了启动《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改,从制度设计上完善以外,民间机构参与监督将会是解决方案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