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邹毅:一个人监测的力量

时间:2015-03-23 15:23来源: 中华环境杂志作者:刘建珍点击: 次

字号:TT
    题注:邹毅深信,关注就是力量,行动起来就能让习惯成为一种改变的力量。2015年,他期待能召集多名志愿者,跨越中国30多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发动大家一起拍,甚至计划组织“中国好城市”评选,给政府、公众压力和动力,撬动全社会的行动力。
  2014年12月31日8点04分,北京市民邹毅拉开窗户,举起手中的手机,对着窗外的天空拍了本年度最后一张照片。为大气状况做这样的影像记录,邹毅已经坚持了两年。
  他将近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拍摄的照片汇总起来,做成名为“一目了然”的年度北京空气质量组图,使大气质量一清二楚,进而呼吁大家关注雾霾,关注环境。
  1月4日,邹毅在北京鸿芷空间对比展示了2013、2014年“一目了然”的年度照片。
  当天,北京市环保局正式发布2014年空气质量状况,2014年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4.0%,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2014年PM2.5年均浓度目标为下降5%,这表明,北京市没有完成预期目标。
  对此,邹毅表示“我不出具体结论,只做事实记录,大家可以通过直白的画面感受,对比一下2013年与2014年的达标天数。我稍微统计了下,2014年蓝天天数有所下降。”
 
做见证者
  2013年以来,严重雾霾数度来袭,能见度一度降至200米,让北京2000万居民透不过气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无奈之下,很多人选择了在家躲避,毕竟重霾之下没有人能真正做到“自强不吸”。
  “当时外边空气特别差,出不去门,能干什么呢?只能站在窗边看一看,把当时的状况、天景拍下来,让大家看到真相,就是想警醒大家,北京的天气很恶劣了。”邹毅坦陈当时自己并无太多既定初衷,但拍到了第64天时,他将所有的照片拼成了一张大图,在朋友圈里引起了很大关注,“一天天的可能不觉得,凑在一起才能发现,好天和坏天的比例究竟如何。”
  这样的拍摄、拼图,就这样坚持了下来,如今2013年、2014年的“一目了然”均已出炉,并得到了广泛关注。
  “一目了然”的影响力不止步于邹毅的朋友圈,还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和媒体的报道。
  媒体对这样一位坚持不懈为北京空气质量做视觉日记的环保达人进行了追踪报道。问及“一目了然”这个活动的特别意义时,邹毅表示,“城市病”大家都有目共睹,可是大家都在责怪政府甚至“骂娘”,很少有人真正去反思自身作为现代社会公民能够去为改善身边的环境做些什么实质的有意义的事情。责怪和“骂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希望通过“一目了然”这个活动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直观地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让更多人关注环保,并且认识到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必须要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而不是习惯性地依赖政府。
  2013年11月初,邹毅通过网络发起全球各地的“一目了然”活动,24小时内,76个城市的人发来了当天的天气照片。而他微博发布的“一目了然”阅读量跃升到一千万,且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
  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也对“一目了然”青睐有加。瑞典、法国、美国几所大学的研究机构向邹毅索要了“一目了然”电子版进行课题研究。“美国硅谷有两个课题组用这两张图来研究未来观测,开发相关技术。这个技术可能2015年4月份就能到中国来应用了”。邹毅告诉记者,国内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也已索要了电子原版进行课题研究。
  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邹毅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拍摄队伍中来,做大气的记录者、见证者、监督者。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已有35个环境监测点,但在邹毅看来“北京太大了,这完全不够。”他期待有机构能提供更好的技术系统,形成大数据收集、分析、整合模式。“未来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拍摄中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监测点,你拍完之后就上传,在终端系统那儿形成一个大数据。谁想用这个数据,都可以以第三方购买服务的形式来购买。”
 


邹毅向记者展示“一目了然”2014年北京空气质量组图。
 
习惯成为改变的力量
    设想很多,行动起来却决非易事。仅拿每天坚持拍照来说,就着实不易。
  邹毅对记者说,每天按时、固定地点拍摄确实不容易,有时不得不重新调整个人工作计划,有段时间他出国,还将拍摄工作拜托给了物业工作人员。但他有自己乐此不疲的秘诀,那就是“简单、坚持、习惯”。
  有人向他推荐用自控拍摄装置,他也专程去中关村看过照相机。但一是考虑到相机出问题会耽误事;二是窗外、窗内拍摄有区别,自动装置放在窗外不现实,放在窗内影响拍摄效果,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简单易操作的手机。
  “用手机相对简单,而且每天一拍,坚持下来,就会成为你的习惯,融入你的生活。这个习惯是我的东西,我做事是为我做,我不是为别人做的。变成我的习惯之后就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了,那动力在我这儿了。”邹毅笑言,有了这股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劲,他的拍摄变得越来越容易了。
  邹毅深信,关注就是力量,行动起来就能让习惯成为一种改变的力量。2015年,他期待能召集多名志愿者,跨越中国30多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发动大家一起拍,甚至计划组织“中国好城市”评选,给政府、公众压力和动力,撬动全社会的行动力。
  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和当时的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形成的结论之一是:以PM10为指标衡量的空气污染,每年在中国导致35万至40万人“早死”。《柳叶刀》周刊2012年12月发表的报告说,2010年全球死于空气污染者达到创纪录的320万人,是十年前的4倍,其中120万人来自东亚。治理空气污染不能再等了。
  面对治霾起码需要30~50年的论断,邹毅没有太悲观。“对国内治霾我有信心,我认为不会超过十年。但前提是我们大家都关注,都行动。全世界没有一个政府像我们政府这么强大,我们有很多的资源优势。政府跟老百姓共同关注,共同参与进来,环保就会容易一些。”



2013年,看到箭扣长城上游人留下的垃圾越来越多,却又无人管理,邹毅发起了箭扣客活动。如今,加入箭扣客捡垃圾的人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好。
 
创意开启环保行动
  如今,邹毅从关注空气污染,到关注节能减排,到身体力行的行动,实现了从一个环保新兵到环保达人的角色蜕变。
  他注重以身作则影响他人,封存了自己的两部车,四环以内基本只考虑公共交通;杜绝剩饭,呼吁通过个人微行动减碳减排;成立中国箭扣客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每个周六组织志愿者在箭扣长城捡垃圾并进行分类无害化处理。
  新的一年,他要做的不止于此。
  2015年,“一目了然”第三季继续进行中。新的每日发布分三部分:图片、数据、每日一问。邹毅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将其发布的空气污染地图中离拍摄点最近的监测点的数据进行截图,这样数据配合图像发布,将更精准的呈现北京的“一目了然”了。“每日一问”,针对空气质量问题,发布自己的疑问。近期,针对专家言论及媒体报道,他发布了“大气病因都没摸清,怎么治理?”、“让太阳能驱散雾霾?”等疑问。
  他还在自己微博、微信上开通了“一目了然”早、中、晚报,对北京、济南、保定、天津等9个城市进行空气质量数据播报。
  他正致力于通过一系列有创意的事情,呼吁大家关注环境,继而形成改变的力量。
  “咱们这个社会缺钱吗?不缺钱。咱们缺激情吗?也不缺激情。缺什么?就缺我们有没有人想到这件事,而且这件事能想多深,能做多大。”采访最后,邹毅如此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相关阅读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