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经济上的帮助和扶持固然重要,但心理的抚慰和救赎更为重要,这可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心理能量,积极前进,这也是公益尤其应该注重的。
在四川4.12雅安地震灾区工作时,深切感受到,包括基金会在内的公益机构对灾民的帮助,已经从单纯的发钱、发东西发展到帮灾民解决生计问题,探讨生产经营。当然,还有对灾民的心理援助——我们就是去干这个的。
心理服务成规模介入公益事业,是在5.12汶川地震后。虽然有“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的段子流传,透露出种种服务的不成熟,但正是汶川地震后心理服务的持续开展,让公益界、社会大众、政府部门开始感受到心理工作无可替代的效能。但这也仅仅是开始。
以红枫正在服务的失独家庭为例,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保守统计,由于各种原因不幸早逝的独生子女已达100多万,并将在25年后达到1000万。从2007年起,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发布相关政策,2013年,更进一步加大了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力度。但所有的扶助,都仅限于缓解失独家庭的经济压力;失去独生子女给父母造成的严重心理创伤,失独父母心理康复的必要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未普遍开展必要的心理服务;以致“失独家庭”这个群体在遭受心理煎熬的同时,也有人把哀伤带来的愤怒转移到上访维权,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的确,失去唯一的法定赡养人,给许多失独家庭造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特别是孩子因重大疾病去世的家庭,很多欠下了巨额债务,有的甚至几乎一贫如洗。经济上的扶助是必要的;但经济扶助无法缓解丧失独子带来的巨大心理伤痛,失独家庭更需要的是心理疗愈,是重建一个心理支撑,让他们能够有尊严、有意义地活下去。
红枫在北京、雅安先后开展了3个失独家庭心理服务项目,主要以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开展活动。活动给失独父母带来的变化,常常让我们也感到吃惊。一位失独父亲曾这样讲述他的心情:“女儿没了,老伴也离开了,就剩我一人了,我现在不怕死就怕得病,如果有一天我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就把家里的煤气罐点着,让我和我的一切消失。”当活动结束几个月后再见到他时,只见他身穿红色夹克,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悄悄告诉红枫的心理专家:他找了一个老伴,开始了新的生活。一位失独母亲,10年前儿子自杀身亡,两年前丈夫去世;沉重的打击使她难以继续工作,辞职在家,隐居自闭;当我们第一次见到她时,说话都已经含混不清。活动中,我们从非言语交流开始,慢慢引导她讲出心里话;项目后期她已经可以进行日常生活交流,有了重新工作的愿望。另一位失独母亲在孩子去世后,整天以泪洗面,眼睛都快哭瞎了。参加活动后不久,红枫的老师在机场遇到她,她飞快地跑过来抱着老师,对老师轻轻耳语到:我现在彻底想开了,我要快乐地为自己活着!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种巨大的心理能量,心理服务的作用就是解开困住这些能量的枷锁,把这些能量引导到对服务对象更有利的方向。经济支持的意义,也才会进一步放大。心理服务,就像在人的心中播下种籽,一个馒头,吃了可以顶半天;一把麦种撒下去,会生根、发芽、拔节、抽穗,变成更多的馒头……
从效益的角度看,激发出弱势群体内心的能量,使他们有动力走出困境,有能力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心理服务绝对是高效的公益事业。然而,心理服务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除了陌生,除了它的看不见、摸不着,心理服务是否有效,效果评估是否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以及服务成效的宣传推广是否有力,都直接影响到基金会、政府部门等对心理服务的态度。这是从事心理服务的公益机构自身可以做的努力。
与此同时,重视心理服务,降低政府采购的门槛,允许更多工商注册的心理咨询机构作为社会企业参与投标,以更快形成一支强大的开展公益心理服务的专业力量,则是各级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