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中小学教育不能落下环保课

时间:2015-05-22 15:47来源: 中华环境杂志作者:陶克菲点击: 次

字号:TT
  当下,偏重环境治理行为上的努力,忽视生态文明观念意识上的教育,正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块短板。环保不是救急行动,让生态文明观念成为根植于内心的信仰,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而生态文明进入中小学课堂就成为关键一环。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趋向成熟,各种观念逐步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是其生态观念、道德品行和行为习惯形成时期。
  在此阶段,接受完整系统的环境教育,如同空白的人生先涂抹上环保的色彩,印象深刻,影响至远。

教育重点在自省与共鸣
    生态教育,不是过过耳,走走眼,不是填鸭式灌输,必须扎扎实实地敲响中小学生懵懂的心灵,让人反躬自省,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撬动行动。而实现这种教育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具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育方式。
  在教学内容上,关键要让中小学生认识到这不仅仅是相关知识的传授,还是一种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侧重于树立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念和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让教育从“观”、“听”实现到“思”及“行”的转变。在教学方式上,要更加灵活多样。
  具体而言,在生态文明教学内容上,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态环境危机意识教育。如今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能源逐渐枯竭,我国更是如此,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上,要求教育工作者主要讲解世界及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事实及数据,使中小学生对总体严峻形势及严重危害等有清醒的认识,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从而唤起忧患意识,进而达到情感认同。
  二是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教育工作者主要教给中小学生什么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包括哪些方面,破坏的方式有哪些,环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不同形式的污染带来的危害程度,维护生态环境应从哪些方面入手,什么是生态文明,建立生态文明观念与素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生态环境基本常识及生态文明内涵这一主题。
  三是生态文明观念教育。生态文明观念主要包括生态消费观念、生态法制观念、生态科技观念、生态平等观念等。通过生态消费观的教育使中小学生懂得在合理满足自身消费需要的前提下,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生态保护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通过生态法制观教育使中小学生懂得不仅要关注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权益和价值,也要关注自然环境的维护与其他生物有机体的合法存在权利,不能因为人类私利或一己之私而损害自然环境与其他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权益。通过生态科技观教育使中小学生避免人定胜天的盲目自大与对自然环境的不尊重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同时,使中小学生认识到科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量,崇拜科技发展可以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认知错误。通过生态平等观教育使中小学生不仅知道人类之间需要平等对待,人与大自然以及其他生物之间也应该具备平等思想,都享有平等的生存权,人类不能任意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存权。
  四是生态文明情感培养。培养情感在生态文明教学环节中尤为重要,前面三个环节的教育是否起到真实的效果,主要就看能否激起中小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情感认同。如果没有情感上的认同,前三个环节的教育其实是无效的。因此,在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中,一定要培养起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情感,有了情感上认同,下一步的信念与意志通过适度强化就自然容易形成。
  而在教学方式上,要认识到其与一般教学的特征差别。
  重视课外实践教学重要性,通过课外“生态体验”,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态关系及生态情境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创设这样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中充分吸收教育内容,有效提升生态文明素质,并加速实现行为的外化,通过各种生态环境使中小学生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深刻理解并接受教育者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实现入眼、入耳、入心的统一,以收“润物细无声”之效。
  同时,在这种课外实践教学中,尽量让中小学生接触各种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通过具体感知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及人类面临的严峻生存发展形势,激发其强烈的生态危机感、关爱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生态责任意识。

追求效果的长期稳固性
  对中小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不能只关注学校本身的推行力度,更要强化政府的支持力度。
  没有政府的强力支持,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本身就可能受到抵制或弱化处理。因此,政府应加强专项支持力度,形成舆论造势,唤醒中小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生态文明意识,认识到相关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加速构筑学校教育主阵地,深入挖掘学校教育潜力,有机整合社会教育力量形成合力,营造出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氛围,使相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处理好课堂教育与宣传教育的关系。
  在生态文明进课堂的教育活动中,不能只注重相关教育实践,也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同步跟进。我国中小学生以及中小学教师生态文明意识不浓是共性问题,要想使相关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宣传工作一定做扎实,扎实的宣传教育作辅助,唤起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构筑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与道德体系,建立起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将生态文明观念融入中小学生的精神和灵魂中,因此,一定要注意宣传的强大力量,寻找有效的宣传方式。
  三是要避免应付了事与急于求成心理,保证教育的长期性\稳固性。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生态文明进课堂很可能是来去一阵风,而中小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需要长期浸染的过程,决定了生态文明教育也必然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同时,中学德育本身便具有复杂性,作为新时期德育重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教育也必然体现出这种复杂性,因此,有关部门以及学校一定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做好长期准备。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或本层级实际,制定规章制度,从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技术支持、课程计划、评估考核等方面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确保生态文明进课堂教育落到实处,并形成稳固性、长期性。
  四是必须要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特殊性问题。
  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注意教育的内化性,即生态文明教育在专门课程的教学下,也需要内化到诸多课程的教学中。例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内化到相关课文中,也可以内化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或强化其生态文明情感与观念。物理化学教学中可以把科技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内化到教学环节,政治课程可以把生态文明法制观念以及平等观念内化到相关章节中。
  另一个方面是教育者应有效处理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态体验”相结合的原则,一定不能只重其一,否则难以达到进课堂的目的。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维护更是一个长期过程,这就离不开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离不开国家下一代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因此,生态文明进中小学生课堂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在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入落实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必将在实践中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在这一道路中,政府、社会、学校应该有机联合,做好生态文明进课堂这一工作,唤醒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为“美丽中国”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