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把树种到网上去

时间:2015-06-26 09:12来源: 中华环境杂志作者:刘建珍 金元宝点击: 次

字号:TT
  通过网络,中国绿化基金会已将10多万株树种到了西部。
  在中国绿化基金会的植树网站上,捐款人通过网上查询,可查阅到捐赠款在什么地方植了几棵树、植树时间、树木种类等详细信息,还可在线实现网络浇水。网络植树让捐款者在虚拟网络上拥有了自己的森林,更为西部贫困地区捐种了一棵棵实实在在的生态经济树。
  据了解,“网络植树暨幸福家园——西部绿化行动”生态扶贫公益项目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已有近2万户贫困家庭受益,树木平均成活率达80%以上,保存率达95%以上。该项目被评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十亿棵树’典范项目”。

    网络植树一举多得
    我国《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近年来,环境形势日益恶化,公众保护环境、参与植树造林意识高涨。但由于城市居民工作繁忙,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园林绿化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既无时间又无地点有效地参加全民义务植树的问题日渐凸显。
    中国绿化基金会副秘书长杨旭东表示,每年我国都会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植树造林,但某些地区还是出现“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难见林”。究其原因,树苗栽下后,后期管理跟不上。
    中国网络植树公益网(http://www.e-tree.org.cn/)项目,利用互联网为全社会创建了一个便捷、开放、透明、高效的常态下参与全民义务植树的平台。该项目以“生态保护”和“扶贫”为两个基本出发点,既解决了生态建设的要求,又解决了扶贫的要求。
    项目通过第三方平台直接募集小额捐款或间接影响企业捐赠资金,项目实施以当地老百姓家庭为单位接受援助,由每个农户家庭负责树木的种植以及后续管护,产生的收益也归种植贫困家庭所有。
    而捐款者不用到现场,就完成了自己的植树义务,通过网络还可查询自己捐助种树的情况,此外,还将享有公益捐赠个人所得税减免。
    项目通过“公益机构+捐资者+政府部门+贫困家庭+农林公司”五位一体的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在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植树造林、劳动脱贫、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生态保护与消除贫困建设活动。
    “谁会砍自己的摇钱树呢?”杨旭东介绍,通过人工栽植生态经济林项目,一方面保证当地自然资源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带动当地产业多元化发展。把钱用在实处,让项目地老百姓从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等绿色公益事业中得到实惠。

    幸福家园的金秀模式
    据了解,在项目地种的树均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乡土树种,且为优良生态经济树种。项目启动至今,已顺利完成了甘肃通渭、广西金秀两期项目,尤其是金秀模式取得了显着成果。
    幸福家园“金秀模式”,可以总结为“一二三四”的特点。即一家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动员两类资源(社会捐赠和政府配套资金),联合三大部门(林业部门、农户、龙头茶企),最终实现四方面影响(扶贫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绿化基金会根据金秀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采用了“替代保护”的理念。通过种植生态经济作物石崖茶来代替农户进行耕地或滥伐林木获取的经济收入。石崖茶树是生态经济树种,林农可通过采集出售茶叶获得稳定的家庭收入,无需砍伐林木,解决了“人为贫困”的现状,也有效缓解生态破坏。
    “我们村都是公益林,原来每亩只有10块钱的补助,村民收入比商品林低得多。幸福家园项目落到我们村,每户能分到1000多棵树苗,有的村民已经采过茶了,卖给茶厂每户一年能多挣3万多块。”金秀县岭祖村村长表示。
此外,金秀县县委、县政府对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省厅配比专项工作经费基础上,争取了1000万元的扶贫基金,并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兴建茶厂,形成了龙头企业。
    未来,金秀县将进一步形成一种集生态、经济、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打造大瑶山野生茶的品牌效应。
   
    移动互联植树新时代
    自2013年至今,上海网、江苏网、湖北网等6个省级在线募款平台陆续开通,宁夏网、山西网等正在筹备中。杨旭东表示,他们希望通过网络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的互联互通和全民参与的无缝对接。
    同时,中国绿化基金会还将启动“中国网络植树公益网”移动互联阶段,与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银行卡支付等第三方手机端支付业务对接联通,开启从网络植树到移动互联植树,随时、随地、随手植树的全民义务植树新时代。
    “把树种到网上去,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特别是青少年加入进来,关注和支持全球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公益事业,通过网络以身体力行的随手公益、微公益和微力量,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而共同努力。”杨旭东秘书长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

公益众筹的成败,在于用心

公益众筹的成败,在于用心

最近在朋友圈盛传的一篇文章《让别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你成功的高度》,讲的是职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