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建筑等文化烙印,也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生生不息的核心基础。但是,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城乡之间人口逆流,新一轮“上山下乡”来袭,很多城市千城一面、千镇一面、千村一面的矛盾凸显——经济高歌猛进冲淡了浓浓乡愁,记忆中的美丽家乡变成了冰冷的水泥森林,城市文脉、城镇灵魂在消失……
厌倦了城市生活,青岛退休市民沈英夫妇自驾房车在海南拍照留念。5月2日,沈英夫妇自驾房车从青岛出发,开启了“新丝绸之路”旅程,计划历时4个多月游历亚欧24国。
CFP/供图
城镇化的文化困境
城镇化建设性破坏
部分城市贪大求洋、照搬照抄,脱离实际建设国际大都市、工业中心城市,“建设性”破坏不断蔓延,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个性被破坏。一些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村,简单把农民集中到城镇社区,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据调查,近年来平均每天有300个村落消亡,每分钟都有文化遗产遭遇不可逆转毁坏。
另外,我国农村、城镇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等,危及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安全和农产品安全。
文化建设乏力
基层文化建设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很多地区公共财政多为“吃饭财政”,投入到文化建设的资金少,缺口较大,没有形成法定规范,例如黑龙江一些贫困县全年财政收入不到5亿元,财政支出达到了15亿元以上,只能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而文化建设往往因为观念、市场等因素被纳入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软性投入部分,只能靠边、靠后站。
基层专业文化人才队伍匮乏。基层的传统文化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文化馆、文化站等基层阵地还存在专干不专职、专职不专业的问题。
文化管理机制滞后。基层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改革、政府统筹协调、文化产业扶持等文化管理机制严重滞后,对文化建设尤其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难形成有效的支撑、保障作用。
传统文化保护功利化、糟粕化
一些地方官员热衷于搞传统文化政绩工程,将本地有多少国家级、省级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视为中心任务。一些传统文化项目不加区分地进入文化市场,迎合、贴合消费者需求,作坊变成生产线。如果一味追求“重形式、重经济、轻保护、轻管理”,盲目性、功利性、凑热闹占据主导,真心落到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上的实效自然有限。
破题:
保护传统文化+塑造特色风貌
农村环境整治的本土文化内蕴
未来城市在城镇建设规划时,应更加重视体现本土文化和文脉传承。在农村区域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开展镇村风貌打造,丰富建筑形态、风格样式,避免风貌雷同。对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和国道、省道两侧建筑,农村重要道路、广场等重要区域,进行风貌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全面清运农村河道及两岸垃圾、淤泥,清理关闭河道内违禁养殖,提升农村水域环境质量,治理农村河流沟渠污染,强化生态渠系维护改造。加强镇村新型社区配套管网和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清理关闭违规养殖场,强化土壤环境保护,加强对农村地区生产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等污染的监测监察。
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将政府职责上升到法律化、常态化。立足各地新型城镇化推进实际,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政府部门要推动书法绘画、地方戏曲、传统技艺等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发挥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培育人格的积极作用。将传统文化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精准扶持文化传承人。政府部门要对文化传承人建档立卡,掌握底数,帮助他们申请政策资金、培养人才,解决实际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对传统文化项目开展抢救性、生产性等分门别类保护。
扶持有市场价值的传统文化。政府部门应鼓励文化传承人、文化能人兴办文化小微企业、工作室等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与区域内外的旅游、演艺等产业有机整合。推进“一县一平台”、“一乡一品牌”、“一村一团队”建设,形成品牌示范带动效应。
适度产业开发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政府部门、文化传承人(能人)、企业、金融资本要抱团形成合力,将传统文化创意化、商品化、产业化,建立农旅一体化等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搭建产销平台,打造工艺品、乡村旅游、培训、文博等多业态产业链。开发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合的公共文化产品,强化文化创意设计,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支持各地依托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寓教于乐,传承文脉。
引导传统文化保护较好的古镇、古村、古街开发特色文化纪念馆、传统商业街区、庭院式主题会所等旅游项目,突出文化、历史、生态等资源优势,吸引城市人前来观光、度假、休闲、养生。
搭建基层文化市场平台。通过培育传统文化博览会、展销会、展馆、展区等市场平台,以企业、品牌的形象而非老艺人的个体形象,融入现代商业社会,走入寻常百姓家。例如,北京、深圳的文博会设立了“非遗”馆,分水油纸伞这样全国各地有特点和亮点的非遗项目和产品纷纷在文博会上亮相,深受市场欢迎。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既要保留传统的传承形式,又要以高新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扩展其文化市场。
新型城镇化更应记得住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近年来,遵义市花茂村统筹推进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该村考察,有感而发地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花茂村的实践可见,文化城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要义所在。其一,狠抓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容貌秩序管控、水域环境治理和环境污染防控,可以塑造特色风貌,提升环境品位和文化内涵;其二,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可以解决文脉传承问题、传承人的吃饭问题,也能富足当地文化生活和品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