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森林覆盖率为67%,占国土面积2/3,与芬兰、瑞典同属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图为奈良伊势神宫内的湿地公园。邓佳/摄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先后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了《废弃物处理法》《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家电循环利用法》和《食品循环利用法》等法规。根据日本有关法律,所有废弃物在进行严格分类后,按指定的时间送到指定地点,由专业人员进行分别收集和保管,然后再集中运送到相关的回收中心或者废弃物处理场所,进行资源再生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图为在日本三重至名古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垃圾分类系统。 邓佳/摄
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数据显示,注册的机动车保有量为7900万辆,由于经济与汽车化水平较高,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停车场法规体系和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将现代电子技术运用在停车管理中。区域停车场的计算机实现了联网,通过动态停车信息诱导系统显示附近停车场有无泊位、进行路径引导,或通过通讯手段预约停车位,以充分利用现有停车泊位。图为大阪市区内智能化停产场。 邓佳/摄
日本是个香烟消费大国,日本政府为了减少公共场所二手烟对其他人的危害,在2010年发布了一条禁烟令。该禁烟令对于市民来说是非强制性的,主要是靠市民自觉遵守,日本中央政府考虑到全面禁烟对服务行业的影响,允许临时设立吸烟区,但要明确标注可吸烟的区域,防止未成年人和孕妇进入。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专属的集体吸烟场所,有相应处理设备,从而更利于环保,不会因为吸烟产生的烟尘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图为名古屋市街头随处可见的禁止吸烟告示。 邓佳/摄
日本环保深入人心,来日本旅游的人常常可以看到青山绿草的景区里竖立着“请游客把垃圾随身带走”的标牌。日本在进入最发达国家行列的同时,拥有了工业大国中最高的人均寿命和森林覆盖率,以及最发达的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理念不仅被写进日本的法律条文里,也深深地扎根在普通人心中。
摘掉公害国的帽子
没到过日本的人可能很难想像,如此干净的国家从前可是着名的公害大国。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因为环境污染导致的公害事件频发,当时的东京因取暖排放黑烟导致出现“白昼难见太阳”的情景,一些核心工业带的大气、水体、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日本政府早在1958年就制定了《公共水域水质保全法》和《工厂排污规制法》,1962年制定了《烟尘排放规制法》等,正式拉开了日本全国性环境保护的序幕。1967年随着《公害对策基本法》的制订,有关大气污染物排放者责任认定、行政职责认定等基本明确。1970年国会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后,对污染公害标准、污染惩罚制度等又进一步明确。随后的立法工作愈加细致完善,陆续制订了有关恶臭、汽车尾气、二恶英等污染物排放的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为治理环境问题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日本立法机构制订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非常具体。环保机构陆续对大气中248种成分进行了测试,对其中明确有害的成分制订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石棉、颗粒物质PM2.5等。对烟尘等有害气体,分别针对干燥炉、金属加热炉、金属溶解炉、废弃物焚化炉等进行详细测试和规定,使得监测、处罚、治理有详细而具体的依据,不仅企业难以浑水摸鱼,也便于公众、媒体等进行监督。对日本特有的石棉污染,也制订了具体而详细的建筑物拆除、石棉粉尘等处理操作规程,让企业有明确的操作依据。
此外,日本陆续在全国建立了1503个大气环境监测站和429个汽车尾气排放监测站,对大气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状况定点、实时监测,公开发布。对某些气体出现超标状况,及时发布警告信息。
厕所外交
日前,笔者游览了大阪、京都、奈良、名古屋等地,通过几天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及亲身体会让我对日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其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日本城市街道的整洁。同样是人口密集的现代化大都市,北京在高层建筑、立体交通等城市硬件基础设施上或许并不逊色于大阪,但城市的卫生状况却差得很远。在北京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被人们随手丢弃的纸巾、饮料瓶等垃圾,建筑物的外墙也多斑驳不堪,而在日本的街道处处都非常整洁,不见一点垃圾,房屋也是整齐而干净,就连公共厕所也一尘不染没有一点异味。
日本政府打算在全球范围推行“厕所外交”,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在旅游景区、机场等地打造“最棒的厕所”,以吸引全球游客前往旅游。日本厕所技术含量较高、设计贴心合理,已经征服了全球不少游客。例如,美国流行乐歌后麦当娜、美国电影明星威尔·史密斯在体验过日本厕所后,都对其舒适性“赞不绝口”。
垃圾分类精细到没朋友
别说是在银座、新宿等繁华街头,即便是在居民住宅区,除了饮料自动售货机旁会设置一些供丢弃饮料瓶、罐的专用垃圾箱外你都找不到垃圾箱。
据说日本人通常是把垃圾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家。日本早在十多年前就把垃圾分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两类进行回收,现在对垃圾的分类则更为细致。他们要求居民把生活垃圾划分成6类,甚至连饮料瓶都要分成玻璃瓶、塑料瓶、铝罐等单独处理,并且要求居民在丢弃这些瓶瓶罐罐之前要将其冲洗干净。不同的垃圾要在每周不同的日子分开扔,且各种垃圾必须在当天早上8点之前扔在指定的垃圾收集处,如果错过了时间就只有等下次收同类垃圾时再扔。
另外日本对于如何扔垃圾还有许多具体的规定。比如,生活垃圾要用专门的垃圾袋装好并封口,这种垃圾袋对环境无污染,一般的商店都有出售。危险品如刀、碎玻璃等要用报纸包好,并贴上写有很醒目的“危险”字样的标签。大型包装用纸箱等则要展平,并用绳子系好。如果家中有什么大型物品要扔,比如家具、大型电器等,还要购买专门的大型垃圾处理券贴在上面,否则会被拒收。 如此复杂的垃圾分类方法听着就让人头痛,所以日本的儿童从小就要学习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
确实,要在日本生活就必须学会处理垃圾。对于不按规定处理垃圾的人,一般政府就会派人上门拜访、说服。 日本是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社会,为此日本政府及各界处处注意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无处不在的环保细节
日本的环保农业是由集约农业发展而来的,由于经济方面的问题,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正相继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来促进环保农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国民的环保意识,以期尽早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日本人环保意识强,凡是到过日本的人,无论是常住,还是短期访问或旅游,几乎都对日本良好的环保状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山清水秀天蓝,能绿的地方都变绿了,甚至许多楼房屋顶也栽上了花草。
据日本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日本的绿化覆盖率高达66%以上。由于绿色拥抱着日本,即使刮大风,也无尘土飞扬。尽管分类放垃圾比较麻烦,但由于人们环保意识比较强,大家还都是很认真地去做。
另外,日本有关部门将垃圾回收箱放到了一切可以放的地方,如商店、公园、停车场、街头、广场等,垃圾回收箱在日本几乎是随处可见,并有专人负责。
日本吸烟的人不少,有报道说烟民人数占日本总人口的38.9%,但在地铁、电梯、宾馆走廊、商场等公共场所是不允许抽烟的,人们也都自觉遵守规定。有的烟民烟瘾很大,为了解决烟灰问题,他们外出都随身带着塑料或金属做的烟灰盒,绝不随地丢弃烟蒂。1999年以来,日本的“环境会计”制度在企业中迅速普及,实现“零排放”的企业在逐渐增多。
冉冉升起的环境产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日本相继制定了《容器包装循环法》、《家庭电器循环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制。
目前,日本政府拟订的《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草案)正在起步,这一法案的实施将使日本从现代经济社会转向“循环型经济社会”。现代经济社会最大特征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经济开发与环境破坏同步进行;而“循环型经济社会”特征是“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确立将导致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和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转变,并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创造新的市场。
日本通产省估计,到2010年,与环境有关的市场规模将从现在的15万亿日元增加到37万亿日元,就业人数会从现在的64万人增加到140万人。日本经济计划厅预测,到2020年,环境产业将是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