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需要法治的说法似乎有些绝对,但仔细琢磨又好像是那么回事。
2012年底,经人推荐,编辑了画家孙君关于长期参与乡村建设的文字记录,通过这本书,孙君为我们描述了真实的乡村生活画面。乡村社会依赖家族、人情维系,比起城市算是熟人社会,人们行事处事都要顾忌周围人的看法和评价,要符合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如果你偏离共同信奉、遵守的规则和习俗,就将被孤立、被唾弃、被淘汰。对于小小的村落来说,谁遭遇这样的境地,就意味着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
城市使人们走出了封闭的熟人社会,进入流动性和异质性大得多的环境里,人们再也不用顾忌条条框框,可以随心所欲,可以个性十足,可以自由发展。同时,人们解决纠纷和冲突也不再依赖族群和熟人的影响力,那么城市人怎么行事,怎么与人相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从社会学与历史的角度解释,法治本来就是规范陌生人社会行为、调整陌生人社会的争议和纠纷的产物。
法治是致力于规则的治理,使人们在有明确预期的社会生活中做出自觉的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法治是通过规则的治理,为人们在社会中的行动提供合理的预期,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换句话说,法治就是建立一个有着基本秩序的理性社会,使人们面对各种问题时,以理智而不是情绪来处理。
城市不仅因为以陌生人为主并从而决定了更需要通过法律解决争议,同时也由于人口集中,人们行为的外部性更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更加多元,关系和伦理难以有效调整这样复杂的社会关系。同时,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人口集中,以及意味着经济效应的提升,也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并将深刻影响社会制度的改变。因此城市化客观上更需要法治,反过来,城市化也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实现的条件。
仍然从社会学和历史的角度看,一个农业国家,是难以建成成熟的法治的。当下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一过程不仅迫切需要法治予以规范和保障,而且高度城市化也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