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天地人禾:建一个生态支持社群

时间:2015-09-06 13:43来源: 中华环境杂志作者:刘尚文点击: 次

字号:TT
    天地人禾希望建立一个立足本土、本地的生态支持社群。

      我第一次接触到农药化肥的危害是在十年前。
      2005年,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三年,我在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做研究经理。那一年我接到一个项目:一家做皮肤病类药品的外企委托我们做中国农村农民的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这家外企看到刚刚脱贫的中国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未被开发的市场。
      我和我的团队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去走访湖南和山东的上百个乡村,访问了几百位农民、赤脚医生和一些乡镇卫生院。所见所闻触目惊心。我现在还清楚记得农民那些病变或者烂得很恐怖的皮肤,以及远远都可以闻到的一股臭味。
      我完全不懂医学,但随行和访问的医务工作者都指向同一个重要的致病源:农药和化肥。他们还告诉我,农民的手脚皮肤长年累月反复地接触到浓度不明的各种农药、化肥和它们的混合物,而大多数农民又缺乏必要的农药化肥使用防护知识和剂量意识,因此反复的刺激、损伤或者感染,急性慢性复合,因此皮肤病药解决不了问题。

一个荒谬现实带来的改变力量  
      我当时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荒谬的现实:我们先是发明了农药卖给农民,损害了他们的健康,然后我们尝试再发明另外的一些药卖给农民,去“救助”他们。
      所以2005年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两样东西:农药化肥有问题;农民是农药化肥的第一受害者。他们接触的农药化肥浓度是城市人通过食物接触的一百倍一千倍。
      2007年我从商业公司转型到了环保NGO,先后在绿色和平和SEE基金会工作,更全面和专业地理解到依靠农药化肥的化学农业模式对环境保护、公共健康和乡村保育所带来的巨大破坏。而改变的力量,绝对不能仅仅寄望于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力,还需要自下而上的力量:农民与消费者的共同改变。
      所有的经历和思考最终归结为我的一点认识:食物的选择可以带来改变。通过影响消费者选择环境更友善的农产品,来影响农民转变生产方式,从而可以保护农村环境、保障农民福利,也让消费者最终长期受益。
     但改变谈何容易。这其实是要把一个经济或者产业现在的平衡和常态打破,并且转到到另一种平衡和常态。这可能需要很多人、很多年,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才可能到达市场与产业的拐点。

一群种田卖米人的生态社群梦
      但我可以通过一粒米、一群人和一个乡村开始,成为向拐点前进力量的一部分。2012年,我在广东粤北山区的连山县找到一个叫向阳村的村子,和朋友一起创办了天地人禾这个“社企”,开始种田卖米。我一开始对农业虽然一窍不通,但由于“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恰恰是以“生态思维”来入手的农业工作方式,所以原本的环保训练起码让我从一开始就走“正路”,没有误入歧途,或者走很多弯路。我也很幸运有一个很优秀和跨界互补的团队一起创业,一起吃苦,一起造梦。
      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原来看不见的问题与机会。
      例如我们发现其实没有现成的适合中国南方小农户进行生态种植转换的技术体系或者服务体系。所以我们自己摸索着和农民一起开发了一套。
      例如我们发现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本身就有很多问题,无法支持高品质的食物生产加工与服务。于是我们针对大米这个产品摸索着开发了一套新的供应链模式。例如我们发现很难从市场上找到性价比高的生态农产品设计与传播服务提供商:要懂农产品本身,要懂设计,还要懂我们希望产品设计传达的社会价值(传说中的“那个味道”),实在是很难。于是我们自己一手把品牌、设计、传播的整个框架和运营团队搭建起来。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它们一方面是我们的创业挑战,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断重新认识:我们到底是在做什么事情、要做什么,以及我们是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与支持系统。
      三年前,我们从3个团队成员、7户合作农户、28户谷东(提前全年订购我们大米的朋友)和50亩田开始,到三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12个人的团队、50户合作农户、560户谷东和450亩生态稻田。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和合作农民、消费者和其他支持者一起,共同建设一条生态乡村,村里的鸡鸭鱼肉、农副产品、民宿等等,都与本地城市的众多家庭产生联结。如果我们可以聚集3000个订购大米的城市家庭,就可以做到。
      三年后的今天,我对天地人禾要做的事情越来越清晰:建立一个立足本土、本地的生态支持社群。
      具体来说,社群不同于社区。社区更多指居住地、硬件设施等,是更偏静态的概念。目前在中国所看到的“生态社区”,大多是这个维度的指向。而社群更多是关于人的,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是动态的。可持续农业与食物这个领域,之前很多NGO的工作都是单纯从农业(农村)或者食物(城市)入手,都会面临“对接”的问题,容易“两头不到岸”。而我们的理解是,农业与食物本为一体,所以对“社群”的定义也应该至少同时包括农民(生产者)和消费者。我相信这样一个跨界的“社群”才是有活力、持久性和扩展性的,并且能够在社会中产生正面的影响力。所以天地人禾的角色,已经更多是社群营造者、是各利益相关方的协力者。
      我们目前的工作仍然处于生态社群原型测试的阶段。构想中的生态社群”需要具备四个要素:一条生态乡村作为硬件设施;一群支持生态消费的“共同生产者”;一群愿意尝试和坚持生态种植的合作农户;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作为社群营造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能逐步感觉到几个工作的关键着力点:专业、信任、参与、赋权。天地人禾还需要1~2年的实践来测试和完善我们对生态社群原型的理解,以及找到具体实用的工作方法和工具。
      今年4月我有幸去台湾宜兰拜访启发我创办天地人禾的赖青松先生。我问他十二年前为什么会从环保NGO人士“掉头”做种田卖米的农民。他的回答斩钉截铁:拿起锄头,笔才有力。归根结底,我们都是环保倡导工作者。我们都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和我们一起成为有意识的环保倡导者。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

天地人禾:建一个生态支持社群

天地人禾:建一个生态支持社群

天地人禾希望建立一个立足本土、本地的生态支持社群。 我第一次接触到农药化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