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为单车友好城市的梦想而行

时间:2015-09-22 14:43来源: 中华环境杂志作者:陈嘉俊点击: 次

字号:TT

    给市长送自行车、邀市长骑自行车,用柔性的互动争取自行车的发声空间;发起随手拍自行车出行障碍提醒私家车主各行其道,开展网络投票、线下行为艺术要求小洲便桥先建新桥后拆旧桥;自发组织单车道修复行动,倒逼公共设施的更新完善;开展CityBikers城市骑游活动、组织拜客沙龙传播自行车文化;每年策划无车日快闪,和数百车友一起提升社会对自行车的能见度;这就是“拜客绿色出行”——广州本地最具知名度和政策影响力的NGO。

“拜客绿色出行”是谁
    说“拜客绿色出行”是广州最具知名度的NGO,一点都不假。   
    2012年光是纸质媒体的报道,就有118篇,相当于每三天就见报一次,这还不包括电视新闻和杂志。“拜客绿色出行”持续关注自行车政策议题,构建了一定的公信力和话语权,我们有大量的跟政府互动的案例和成果,小到从某个具体的公共设施、路桥的改变,大到一个专项行动,甚至地方法规的修改。
    “拜客,来自“bike”的谐音,2009年,7个来自NGO和高校社团的青年人自发组织了一个名叫“拜客绿色出行”的小组,希望策划一个行动以改变自行车出行被忽视的现状。后来,我们发起一个题为“我要送一辆自行车给市长,请你支持我”的投票。这个投票很快得到媒体的跟进和网络门户平台的支持,点击率过万。通过给市长信箱写信正式约请,终于在2010年1月12日,见到了市长并提交了建议。
    随后,初创团队由于工作学习的原因没有继续展开行动,我作为发起人之一,继续招募志愿者。2011年,利用志愿者开展的调研数据发布报告并举办第一届绿色出行论坛,同年9月组织了第一次“9·22无车日”宣传活动。随着志愿者人数的增多和组织运作的日趋完善,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和GGF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也在2011年分别对“拜客绿色出行”进行资助。
    2012年“拜客绿色出行”进入了转型发展的阶段,开始筹备组织注册和组建理事会事宜,并就机构定位、使命、愿景和未来工作方向等进行研讨和确认。
    2013年底,“拜客绿色出行”才正式建立一个稳定的工作团队。2014年,“拜客绿色出行”与广州市慈善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了首届“乐善骑·广州市自行车慈善行活动”,慢慢把影响力和高效的执行力贯彻到行动的各方面。
    目前,“拜客绿色出行”已发展到拥有七名全职工作人员,多名实习生和数十位志愿者的团队规模。
 
倡导契机的选择
    我曾经以为,广州相对开明的社会环境和更加积极的舆论氛围,是我们良性生长的先天环境。但有一次香港“地球之友”的朱汉强老师追问我——为什么广州的其他公益组织没有做到类似的成绩,而你们做到了?带着这个问题,我尝试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提到“拜客绿色出行”,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给市长送自行车,以及约市长一起骑自行车。
    其实,这两件事都是借势而为。2009至2010年,恰逢广州亚运周期,社会各界都在谈运动谈绿色,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希望在广东推行绿道建设。我们的行动恰好给市政府一个表达和展示其绿色愿望的窗口。而能够跟现任市长陈建华同游绿道,也是结合了当时广州出台限牌政策的大背景。

重视关键人物和利益相关方
    每个社会议题都跟人有关,所以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谁是关键人物。“拜客绿色出行”每年两会都会委托代表委员提交议案提案。但只关心关键人物还不够,因为市长只有一个,两会的民生议题很多,热点未必轮到你。所以,建立一个忠实和理性的利益相关方群体,对于一个想扎根做公众倡导的NGO来说非常重要。
    小洲便桥事件(作者注:小洲便桥是广州大学城唯一一条能通自行车的过江桥梁,海珠区建设局因该桥鉴定为危桥原计划要拆掉),从只拆不建到先建后拆的转变,就是我们发动大学城的师生、小洲便桥附近居民、海珠区建设局等多方参与和博弈的结果。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关注如何发出小洲便桥周边居民、师生的声音。到最后,大家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行动。

创意+新媒体,推动公众参与
    “拜客绿色出行”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创意和民主,具体就是,尽可能用更好玩、更有趣的方式达成目标,尽量让更多人参与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曾发起@随手拍自行车出行障碍(现微博改为@骑士救广州),鼓励网友通过微博发布自行车出行障碍的图片,然后@我们及相关政府部门。活动高峰期一个月能收到300多人次的参与。为此,我们也开发了一个升级版的行动——贴牛肉干(交通罚单),打印一批可爱的提示语,派发到有兴趣贴罚单的市民手中。

非对抗,平等的互动
    政策倡导≠和政府对抗。“拜客绿色出行”是一个立足于本地的NGO,只有跟当地市民和政府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持续在本地区发展运作。
    另外,对事物的认识不应该局限为非黑即白、非此则彼,解决问题需要多方的参与和合力,因此,我们工作指向都是以希望政府把工作做得更好为切入点。例如发起随手拍,让交通更顺畅减轻交管部门的压力;发起小洲便桥行动,不是阻止拆桥而是建议拆桥后建新桥。

专注专一,选准切入点
    “拜客绿色出行”从2010年开展第一个倡导行动开始,一直在做跟自行车相关的事情。几年间,我们对团队使命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2010年:爱拜客,爱广州,和你一起,我们带来改变;
    2011年:倡导自行车出行,改善绿色出行环境;
    2012年:让想骑自行车的人能够拥有环保时尚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
    2013年:引领广州成为自行车友好的城市;
    2015年:使更多人骑上自行车。
    我们深信,专注才能专业。几年来,我们的工作范围只聚焦在广州本土,即便是跟自行车相关的活动,我们也会选择符合团队使命的议题去开展。
    正如当你看到WWF会想起“地球一小时”,将来当你在广州看到自行车,会想到“拜客绿色出行”。
    当然,我们的切入点的确非常窄——自行车,自行车,自行车。我们找到了自行车这个明确的切入点,不会像漫画中的挖井人一样不断转场,而是在一个地方不断深挖,直到找到汩汩清泉。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

守护人间的寂静天堂

守护人间的寂静天堂

图为白敦子湿地 天堂于我们而言并非一个陌生的词语。当我们被繁琐的事情所羁绊,被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