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绿色发展的政策驱动

时间:2015-12-18 14:06来源: 未知作者:夏光点击: 次

字号:TT

我国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中有些做法充分运用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充满了生态文明的智慧。图为江西省德兴市绕二镇重溪村,茶农正在开心采摘清明茶。 CFP供图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灵魂,将重新塑造和引领我国未来的发展格局,意义十分深远。绿色发展位列其中,更是具有特殊的含义。最近发生的面积广泛的雾霾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是对原有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是大自然发出的严厉警告。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中央及时地提出绿色发展的新理念,作为“十三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之举。

绿色发展的主要路径:
经济发展绿色化
    绿色发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发展进程。发展是本体,绿色为约束。提出绿色发展,就是明确了发展的中心地位,同时对发展给予特定的外在要求,二者兼具,方为真谛。我国转向绿色发展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过程,“十三五”不久将会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严格来说,绿色发展是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向着生态环保的方向转型和发展。毫无疑问,在这几个领域中,经济的绿色发展是最为本质和重要的,因为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原有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方式带来的,解铃还须系铃人,绿色发展的最大突破口还在经济发展领域,同时经济的绿色转型需要相关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意识的改变。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在当前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绿色化是应对资源环境瓶颈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巨大的产业“块头”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客观原因。我们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通过把现有经济产能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去的办法来缓解环境问题压力呢?国际金融危机给出了一个重要的警示:实体经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根基。如果我国以虚拟经济作为经济的主体,是不切实际而且十分危险的。所以国家决定了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战略,放弃实体产业而保护环境选择已不可能了,只有通过把实体产业绿色化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第二,绿色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战略任务,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发展的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些转变主要是从经济效率本身的角度来体现的,例如主要反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份额提升等方面。现在中央提出绿色化战略,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和环境污染较重的突出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扩大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使资源环境要求更加深入地融合到经济发展全过程之中来。
    第三,绿色化是稳增长调结构的引航灯和催化剂。绿色化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提出的。在以往人们的认识中,当经济比较困难的时候,国家对绿色环保的要求会相对降低一点,以免过强的环保要求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此次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主动提出绿色化要求,就是要强化绿色化导航稳增长调结构,向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表明我们要保的经济增长不是所有的产业活动,而是那些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要实现的经济结构,也不都是原来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而是有利于循环低碳发展的经济结构。绿色化实际上是要引导和催化经济的转型升级,促使经济增长进入具有绿色竞争力的通道。
    第四,绿色化是经济绿色转型的传动器和输油阀。马达轰鸣不等于车轮飞转,要把建设生态文明这项战略决策和顶层设计变成现实成果,还需要具体的实施计划,绿色化就是把这项顶层设计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行动计划和运行机制。在这里,绿色化中的“化”字具有特殊意义,值得深入理解。“化”意味着在时间上长期持续,在空间上广泛实施。我们都知道,要使一个静止的重物运动,开始时会十分吃力,需要提供很大的推力,初始速度比较慢,但随着速度逐渐加快,就可以不必提供那么大的推力了。这个比喻告诉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绿色化,开始时会因为认识不足、利益掣肘等原因而比较困难,此时一定要下定决心,咬牙加力,等到绿色发展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各种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也建立起来了,那时绿色发展本身就会具有继续向前的惯性,就比较容易继续推动了。万事开头难,“化”字解其味,是深刻理解绿色化要求的关键之处。

经济发展绿色化的含义
    绿色是指环保,经济是指赚钱,所以经济发展绿色化就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过程,具体而言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指“经济要环保”,既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在这里,“绿色”是对经济活动的外在限定,它要求经济活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不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在这个意义上,绿色经济并非单指某些产业活动,而是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要求,它实际上是指要把原有经济体系的面貌由“非环保型”转到“环保型”,因此,此时绿色经济又可称为“环保型经济”或“环境友好型经济”。举例说,钢铁、化工、建材、造纸等这些产业,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下是高排放的因而是非绿色经济的,而在清洁技术、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下,就是环保型的,就属于绿色经济。应该注意,这时候经济发展绿色化强调的重点是“环保”,即为了环保的目的,哪怕放弃一部分经济效益也是必要的,以保证经济是“绿色”的。
    第二种含义,是指“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美国耶鲁大学丹尼尔·埃斯蒂教授和安德鲁·温斯顿教授在《从绿到金——聪明企业如何利用环保战略构建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为什么通用电气、索尼、丰田、沃尔玛这些世界最大、最强硬、最追逐利润的企业现在都在谈环境保护?(因为)聪明的企业会通过对环保挑战的战略管理取得竞争优势。“他们认为“以全新视角观察事物,会带来实际收益。过去四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了灵活管理绿色浪潮带来的压力所能获得的潜在效益。未来的企业将既创造业务利润,又创造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们可以把这个意义上的绿色经济称为“从绿掘金”,也就是说,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经济利润的一个来源,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举例说,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绿色食品研发等,都可以带来新的利润,使这一部分活动改变了“环保只赔钱不赚钱”的形象。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绿色经济”强调的重点是“经济”,即通过政策调节和定向开发使环境保护也有利可图。
    按照经济发展绿色化是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过程的定义,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绿色化的外延有两个:
    一是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化”或生态化改造。它包括开发新的生产工艺、降低或替代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高效和循环利用原材料、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对污染物进行净化治理等,这些活动都能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并通过节约资源而获得经济效益,对传统产业都是适用的。实际上,现代工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所以尽管产业是传统产业,但属性上已属于绿色经济。我国政府所部署的“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就属于这个范围。
    二是发展对环境影响小或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它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有机食品、可再生能源、服务业、高新科技、植树造林等等,称为“绿色产业”,其特点就是天生对环境友好,不必投入过多资源进行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这些产业并不都是新兴产业,有些是属于传统产业的,而且有些产业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例如我国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中有些做法充分运用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充满了生态文明的智慧。目前联合国环境署倡导的“绿色投资”主要是要求各国把资金投入到这些既能增加就业、拉动消费又减少排放的经济活动中去,包括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生态系统或环境基础设施、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商业(如有机农业)、废物及化学品管理、绿色城市、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等,可以看到与上述绿色产业也是基本一致的。我国政府部署的“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属于这个范围。
加快经济发展绿色化的政策建议
    绿色经济具有“绿色”和“经济”的双重特性,所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绿色化,就是从环保和经济两个方面制定促进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环保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经济更绿化,其主要方式是实行从严从紧的管制,起到“推”的作用;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环保更赚钱,其主要方式是实行必要的经济利益刺激,起到“拉”的作用,这一“推”一“拉”,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
    首先是实施推进经济发展绿色化的环保政策:
    第一,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区,制定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根据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在一些特殊的地区,要实行环境优先。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要求,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政策、建设项目等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容量不足和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计划的地区,严格限制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的新建和扩建。对资源和环境消耗设定刚性红线。
    第二,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和执法。依法关闭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对排放污染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围绕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和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等重点任务,严格执法,重点抓一些大案。严格实施对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
    第三,强化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把环境保护前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阶段,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的把关和引导作用。  从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议。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论证,必要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把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主要标准和重要手段。
    第四,把环保要求纳入生产和消费全过程。广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节能降耗,防范和应对污染事故,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生产体系。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流通方式,积极治理铁路、水运等运输污染,保障危险化学品运输和储存安全,限制高污染产品贸易,完善资源再生回收利用,建立清洁、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绿色采购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类和消费品回收,建立绿色、节约的消费体系。
    同时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绿色化的经济政策:
    第一,建立健全环境产权制度。按照中央关于“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的要求,完善产权制度。一是建立环境资产的产权法律制度。制定环境标准和划出生态红线,确定可用于支撑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规模,明确这些环境承载力的终极产权属于全民所有,其作用是从经济发展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建立国家代表全民行使该种环境承载力所有权的经济体制,可以考虑成立“国家环境资产经营总公司”来承包作为经济资产的环境承载力,这个公司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会尽力把有限的环境承载力资源配置到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上去。三是建立环境资产产权交易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配置经济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有限的环境承载力资源经过市场选择而流转到获得更高效益的生产领域。以上思路可以先在局部的区域或流域进行试点。
    第二,实施促进提高资源产出率的鼓励措施。用法规形式确立对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活动给予减税、补贴等优惠措施。制定法规和相关政策,对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等行为,给予奖励或补差。制定法规政策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包括建立清洁产业技术研发支持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平台等,支持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补偿等重要制度。
    第三,创设有利于绿色经济的激励机制。出台绿色信贷、污染责任保险、绿色投资等环境经济政策,把产品消费后的处置责任前移到生产者,从而激励生产者按照环境友好的理念进行产品设计,优化生产过程。通过制定引导性的财政和价格政策,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之路。通过调整水、电、煤等资源价格促进企业采取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工艺。完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省(市)、生态示范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使那些在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的地区获得荣誉和实惠。
    第四,实行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干部选用制度。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依据,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和任用制度,使那些在推进绿色化中成绩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等为基线,建立生态环保问责制,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