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的对外沟通交流中,民间组织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公信力,这是政府与企业无法企及的,能够帮助中国投资赢得更广泛的社会和民间层面的认可。
3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已从概念议题的讨论进入有具体指导的初始操作新阶段。眼下,各地、各界、各业都在积极寻找风口,对接“一带一路”。
然而业界认为,目前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复杂,不同政治文化背景和国家地区间经济差异巨大,中国在主打经贸牌时宜尽量弱化政府色彩,充分评估潜在的市场和政治风险,以确保投资项目安全务实稳步推进。
正因如此,“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被写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4月29日,“‘一带一路’大战略下,民间组织的国际化道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的民间组织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成为“一带一路”链条上的润滑剂甚至关键节点还需要打通诸多环节。
意识上:受援国到施援国转型
民政部统计,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1.3万个,同比增长10.9%。但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秘书长黄浩明认为,这些社会组织中涉外的比较少,约占1/1000,规模比较小,影响力也有待提升。
这些走出国门的社会组织,最主要的是参与人道主义援助事务、国际会议和区域活动,还没有进入更深入的阶段,工作思路狭窄。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振国表示,长期以来,在国际发展中我国是受援国,走出去这一话题是近两三年的事,大家在意识上还是习惯于受援国的地位,确实面临认识转变过程。国内的社会组织,总是计划如何加入国际组织,却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可以牵头设立国际组织。他表示,“这是意识问题,还需要一个转变过程。”
行动上:需法理、政策支持
转变意识需要时间,相比之下,政策支持更能立杆见影。黄浩明认为,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亟待强化法理、政策支撑。
当前,社团、民非和基金会三个管理条例中均没有给社会组织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提供政策依据,而且审批程序和方法也不完整。在全世界拥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咨商地位的3900家机构中,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中国港澳地区的社会组织只有44家,仅占1.1%,这与中国经济和外交大国不相匹配。
另外,政府资金支持不够。在北美和欧洲,政府的官方发展援助途径是多样的,有相当一部分的政府援助资金是通过社会组织走向世界来实施的,合作模式是政府与本国从事国际事务的社会组织合作,将资金转入本国社会组织并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再由本国社会组织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组织开展合作。目前我国政府官方援助资金运作则主要通过政府机构负责实施。
“一带一路”大战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机遇。
“一带一路”规划获批即将出台,各地政策暖风频吹。在国家相关部委层面,也不断有好消息传来。
刘振国表示,所有的支持都要以政策和法律为依据,目前,各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社会组织走出去方面的政策,在政策出台之前,会在职责范围内提供相应的支持。
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并主导倡议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支持“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推出地方版丝路基金,并出资成立其他类型基金。
国家端出“一带一路”大蛋糕,民间组织能分享几何?如何分,怎么用?这都亟待相关政策的出台。否则,师出无名,毫无章法,如何走得远,走得稳?!
路径上:强化合作,忌单枪匹马
走出去,需要行动,更要选对终南捷径。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强调,合作体制对走出去的社会组织非常必要,如跟政府的合作,跟当地企业和我国的企业合作、跟当地人接触、跟国际研究机构合作等,社会组织单枪匹马走出去非常困难。
黄浩明在其《社会组织走出去——国际化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一书中,提出社会组织国际化的五种合作模式,包括属地伙伴、民办官助、社办联企、社媒合作与借船出海(与现有国际民间组织合作)。通过课题组的调查问卷,他们发现属地伙伴型合作得分最高,赞成比例达到了91.3%。
所谓属地伙伴型,是指社会组织在国际化过程中,与属地国的民间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他们为中国社会组织开展国际化战略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也是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是比较成熟和成功的模式,关键是了解当地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民间组织的执行能力等。
该课题组认为,采用官方发展援助合作战略,而依托所在国属地合作伙伴的执行项目模式是重要发现,同时他们认为人才属地化也至关重要。
除了模式创新,王名院长认为,社会组织走出去要超越地理边界,要超越地域的边界,超越社会组织自身的边界,走到公益的范畴去。
美国环保协会主席Fred Krupp(费雷德·克鲁伯)在分享他们的经验时表示,“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海洋、气候、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等领域中,并跨越了国家的界限,因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对如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性危机,必须超越政府和区域的界限。”
美国环保协会是着名的美国非赢利性环保组织,自1967年成立以来,美国环保协会的年预算从300万美元增长到1.3亿美元,员工从50人增加到500人,会员也从4万名增加到超过100万。但Fred Krupp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它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美国本土组织逐渐走向了世界,除了美国的9个办公室之外,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伦敦、墨西哥设立了办公室。而这离不开他们不断超越的努力和与入驻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
人才培养:专业化、加速化
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事务,要求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包括宽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知识面、良好的政治素质、专业化知识和良好的多语言能力、丰富的参与国际事务的经历等,显然,中国社会组织人才与这些要求明显不符。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智库和人才培养开始加速。
4月8日,国内首个“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由中联部牵头成立,迈出了中国智库合力服务“一带一路”的第一步。在宣告成立10天之后,“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已由55家增至59家。
4月14日下午,清华副校长杨斌与14个院系教师代表召开研讨会,聚焦“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清华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清华大学专门就院系、学科以及相应的行业、机构应如何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人才需求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博士生、国际合作项目、培训短训等不同种类、项目的学生培养和课程设置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各自院系为此拟定的工作计划和想法。
上海、连云港、宁波等地也陆续启动了“一带一路”人才建设战略。
社会组织走出去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正确的人。人才建设大潮中,社会组织如能吸纳更多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专业人才进入,对完善社会组织治理结构,提升国际化水平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