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推广,我国环保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式也在不断地延伸和转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由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新常态下,由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限制,传统模式下的高增长既不可持续,也无法为社会所接受。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工业转型升级成为2015年各地的工作重点之一。从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逐步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成为我国经济优化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芽长成大树
2012年,我国发布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而随着各地对环保产业的重视,从全国各地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来看,2015年国内环保产业总产值将大大超出这一数字。
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北京等节能环保产业相对发达的省市,到“十二五”末期,该产业计划总产值均超过5000亿元。其中,“心气”最高的江苏将达到8500亿元。
在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程逐渐加速,环保产业是地区内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点领域。北京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与天津、河北分别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和备忘录,实施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等3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工作方案。
同时,天津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积极培育高端产业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朝阳产业。而河北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让新芽长成大树”,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发展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等在内的12个优势产业。
除京津冀地区,其他各地也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环保产业较发达的江苏省,将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市场导向,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实施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工程,发展产业联盟,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省政府报告中专门强调,要深入实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随着产业发展,中西部地区也逐渐将环保产业提到重要位置。中部的安徽等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培育。重庆计划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甚至赶超东部部分省市。
有专业人士建议,成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实际上,在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引导资金重点流向节能环保产业。
山东省政府指出,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推进内涵效益型投资增长,引导资金重点投向社会民生、农林水利、能源交通、节能环保等领域。湖北省政府提出,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向高端制造、环保、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
能否成为支柱型产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环境保护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必将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桑德集团董事长介绍说。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的外部条件逐渐变化。首先,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总量和结构有利于发展环保产业。其次,环境领域成了投资热点,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雨水管网、土壤环境修复等,将更多地推动PPP模式发展。第三,公众对环境的支付意愿显着提升,环境产品消费业成为一种大趋势,环境投资将明显加大。
同时,我国环保产业自身条件也逐渐成熟。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产业总体规模显着扩大,产业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特别是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日渐成熟,工业污染治理领域大力推行第三方治理,都将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背景下,文一波认为,随着产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推广,我国环保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式也在不断地延伸和转变。比如,企业从工程设备转向投资运营等环境业务,从单一产业链环节转向横向、纵向的全产业链,从注重项目拓展转向注重企业并购。
他对进一步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地方政绩考核应淡化GDP指标,强化PM2.5、COD等综合环境质量指标和生活幸福指数指标,切实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关爱民生同步进行。
第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环境执法风暴。借助新《环保法》的实施,各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应针对高污染企业展开全面排查,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释放出污染治理市场需求,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第三,强化环境社会治理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环境立法将得到有效执行并进一步完善,环保产业也将随之获得发展契机。其中,应着重加强对环境PPP和第三方治理项目参与各方履约责任的监管。
第四,将环保产业打造成真正的支柱型产业。国家应督促地方政府尽快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产业政策,并进一步探讨、研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将环保产业真正打造成与房地产、互联网一样的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