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信部数据,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1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1.61万辆,同比增长144%,但环比去年12月9.98万辆的产量大幅下滑。另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统计数据,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3748辆,同比增长1.8倍,环比去年12月3.7万辆的销量下降了63%。
有专家认为在新能源补贴政策逐步退坡、政府严抓骗补、三元锂电池被叫停等种种打击下,新能源销量出现下跌也属正常,随着技术改进、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的完善,市场也终究会上演一场良币驱逐劣币的蜕变大戏。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且亟待落地为积极的市场行为。
仅就京津冀地区而言,据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发布的《京津冀如何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报告,根据环保部在2013年提出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时间表,京津冀地区需要制定中长期达标规划,力争2030年所有城市达到国家标准(PM2.5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效控制交通污染,其中,仅2030年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就应控制在676万辆以内,节能小汽车比例达到50%以上,电动汽车比例达到40%以上。
但一组统计数据对2030年目标的实现十分不利:2015年北京市新增新能源汽车2.35万辆,实际上牌数1.56万辆,而全年配置的新能源汽车指标数却有4.8万个,这表明还有2.45万人拿到指标后没有买车。
总有一些进步趋势,公众心里认可,但因其存在种种不足,消费者就是不买账,产销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新能源汽车便是一例。政
策利好情势下,新能源汽车要补齐哪些短板才可获得市场认可?
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电池的寿命和回收等问题至今仍不断被消费者质疑。
2015年以来,锂电池产业链实现爆发式增长,并成为上市公司募投最为密集的领域。但与松下、三星、LG化学等国际锂电池巨头相比,国内企业在电池性能、能量密度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国内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呈现出一哄而上、“小乱散”的局面也令人堪忧。特别是在动力锂电池行业,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2015年,动力锂电池行业群雄逐鹿,大大小小的国内企业纷纷上马动力锂电池项目,“小乱散”的局面十分严重。
当前,推动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创新平台尤为关键,须在关键材料、电池系统等共性、基础技术研发上集中发力。
好消息是,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期指出,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决定了整车的性能、质量、安全等各方面成败,工信部已联合了行业内外九家企业,目前已经投入5亿元资本金,正在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或动力电池研究研发平台。
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革新外,配套设施建设仍是关键。目前来看,制约消费者购买的最大障碍还是充电桩。
充电难首先是没地方充电。据财经综合报道,在北京,虽然已建成了1500余个社会公用充电桩,且50%以上分布在四环路以内,但相比巨大的潜在需求依旧稀少。在上海,截至去年年底,新能源车数量和充电桩数量的比例为1:0.32,也远低于去年6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中1:0.64的目标。充电难第二是充电速度太慢——最快半个小时,比如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少则1个小时,比如国家电网的高压快速充电桩;多则4至5个小时,这是国内大多数电动汽车家用充电装置的平均水平。
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从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等方面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不过,处于风口上的充电桩企业,在为行业的爆发感到兴奋之余,也开始感到担忧。“行业鱼龙混杂,投机者众,投标中竞相压价恶意竞争”,“盈利模式依然不明,仅靠充电难以盈利,打通产业链靠充电以外的增值服务赚钱又需要时日”,“相关标准亟待统一,存在废桩、死桩隐患”等等担忧,伴随着这个一片朝阳的行业。
2月29日,安徽首座新能源汽车快充电站在芜湖市弋江高铁站广场建成投运,市民可实现自助式手机上网缴费充电,最快仅30分钟就可全部充满,百公里费用不到10元钱。
亟待商业模式创新
有车企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仍有几大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商业模式创新是其中之一。
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还是依赖政府补贴,无法实现独立经营。2015年市场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扶持,而对于行业自身的发展,业界仍然不乏担忧。没有任何一个产业能够靠补贴长期维持。新能源车在成本、技术以及使用环境等问题上都亟需改善。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在市场面临诸方面压力的背景下,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支持,有利于提振产业信心。 但政策利好能否带来产业红利,还待接受市场的检验。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