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王德洋还要追溯到几年前网络上的一篇报道《青岛“环保哥”七年千次爬浮山 每次捡回垃圾五六斤》,当时国内很多媒体都开始关注他。但说来惭愧,直到去年底我才在由青岛市环保局举办的“碧海蓝天”环保志愿者宣讲团宣讲员聘任仪式上见到他,原来他就是我们身边那位十二年如一日守护浮山的青岛“环保哥”。
这个春节过后,百忙之中有幸把他约出来,一个暖暖的午后,在一家咖啡店的一个角落里,两杯热水,我们便开始了他的这段十二年环保“长征路”。他告诉我做这一切都是源于热爱。
王德洋因工作变动自2003 年以来,就在浮山脚下生活。浮山被青岛人亲切的称为“城市的后花园”、“城市的绿肺”,每个周末,这里都是大家健身游玩、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2004 年的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前去浮山游玩,发现很多游客都会将随身携带的塑料袋、玻璃瓶、矿泉水瓶等垃圾扔在树丛、石缝中,日积月累,越来越多,浮山不知不觉中成了岛城靓丽美景中的一处死角。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人,王德洋看后很着急,很心痛,当时就冒出一个想法:这么好的山,怎么能就这样被破坏了?如果不加制止,每个人都这么做,那么几年后,浮山会成为什么样子?简直不可想象!
这样一个简单纯朴的想法,一种油然而起的责任感,让他从此走上环保这条“长征路”,也是从那一天开始,他爬山的行头里便多了一把垃圾夹,一捆垃圾袋,以及一颗坚定的心。
我好奇地问他:从2004年到现在,已有12个年头,是什么力量让你一路坚持下来。他憨厚又坚定的告诉我:“就是一份普通公民的责任!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不抱怨。”
我也经常爬山,深知这并不简单,每次上山大约需要2~3小时,爬3~4个山头,走近10公里的山路,而他为了捡拾垃圾,比我们耗费的时间更多,负重更多,垃圾少的时候有三四斤,多的达八九斤。
这个活儿也很危险,曾有一次,王德洋看到山坡上的石头中间夹了一块红色的东西,当时以为是塑料袋就攀着石头上去,结果上去容易下来难,下来的时候,一根小树枝突然断了,差点滚落下去。“光想着捡垃圾了,后来想想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上去的。”这一路坚持下来,他真的不容易。
起初他也被误解过。
一个经常上山的老大爷便曾把他误认为是拾荒者,但慢慢发现,这个身着体面、彬彬有礼的人并不像是流浪人士,直到后来他的故事在社会中传开后才恍然大悟:这个“拾荒者”原来是农行青岛市南支行零售业务部客户经理,并不是为了钱拾荒,原来他是发自肺腑的真爱环保,爱护自己的家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王德洋的举动慢慢地感染了大家,很多市民纷纷自发加入到他的环保队伍中,岛城各大高校、社会公益团体组织纷纷效仿他的行为,传递环保精神。农行市南支行也专门为他成立了“环保哥王德洋工作室”、“环保哥登山队”。
浏览他的微博,我会经常看到他对加入保护浮山网友、山友的感恩,“x年x月x日,感谢xx山友携孩子从浮山带走6袋垃圾下山。”谈到这,他也坦然告诉我,其实当初根本没有想到日后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很欣慰现在有这么多人开始真正关注的环保问题。
聊到最后,王德洋告诉我:这条路,他会一直走下去,会一直做好这个默默无闻的“清山工”。
我问他,在这条路上有没有特别的梦想。他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其实除了呼吁大家关注浮山环境外,还希望能够关注乱捕滥杀鸟类、空气污染雾霾问题,还有最重要的水污染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护水行动,人人皆可为,保护水源,莫让碧水成奢望。希望大家有机会能探访水源地,感受水的纯真。了解污染源,倾听水的怒嚎。希望人人都关注、爱护自己城市的水源地。相信每个人去关心、去行动,我们的自然环境就一定有机会得到改善,青岛的水源会越来越好。”
目前,他还启动了“卫蓝行动”,计划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关注大气污染,对污染空气的行为进行曝光,让更多人关注环境。
他如是说也如是做,这几年,他自驾车几千公里,跑遍了崂山、城阳、莱西、胶州、黄岛、平度、即墨等青岛周边的水源地河流,自发拾捡垃圾,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他和他的小伙伴就拾捡了整整三大卡车的垃圾。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愿青岛的这张城市名片上能有更多像王德洋这样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环保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