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这个深处浙西南山区的古县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刷爆许多人的朋友圈。它几乎囊括了所有对美好乡村的期待:最后的江南秘境、田园牧歌式桃源胜地、“古典中国”标本、最佳艺术创作基地、生态休闲养生胜地……
而这都得益于一条传统村落复兴之路。
从空心村到返乡潮
松阳有1800 多年的建县历史,境内有100 多座格局完整、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是华东地区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但多年来因深居山区,当地农村面临保护和发展困境,年轻人大量外流,甚至出现空心村。
如何让村民就地实现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化梦,是当地政府一直在寻求破解的难题。
立足于自身优势,当地政府最终聚焦于“松阳古村落”品牌,力推“田园松阳”,打造“古村落艺术创作胜地、民俗体验胜地、文化创作胜地”。
既让老百姓就地改善居住条件,又使传统村落和民居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复兴之路第一步放在了传统村落改造上。
与其他乡建不同,松阳县进行了高起点部署。松阳吸引了一批包括来自哈佛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的设计师、教授参与,制定了《关于开展传统民居改造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配套政策,通过中医调理、针灸激活方式,对村落进行串点连线改造。用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和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材质以及废旧建材,维持原生态的田园风光,维持原始的田园乡村风情,维持古朴沧桑的历史感。
政府依托丰富的原生态村落资源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鼓励村民、社会资本以入股、捐资、投资、合作开发等方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同时,大力倡导发展乡村民宿业,实现就地增收致富。
新农村建设逐渐见效。过去百姓想拆了建新房的无用之房开始焕发出生机活力,甚至原本计划整村搬迁的空心村百姓收入节节攀升;一些民宿开始投入运营,口碑与效益齐飞,传统手工艺也开始出现好的苗头......
继被住建部列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之后,松阳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保护发展试验区。松阳乡村文明复兴之履开始破冰启航......
如火如荼的乡建,日趋火热的民宿,激发了不少走出大山的年轻人回归家乡创业的梦想,掀起了返乡创业潮。
四都乡平田村村民江斌龙就是其中之一,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那份浓浓的乡愁,走出大山的他重新回来,成立了云上平田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积极参与到保护与发展平田传统村落的公益事业中,并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赏和支持。
除了自我造血,当地政府还重视引进工商资本,促进开发商与原住民融合共生。“绝对不能排斥原住民,离开了原住民,历史文化村落就失去了灵魂。”县长王峻说。
他认为,原住民在村落和街区保护利用中可扮演多种角色。比如,原住民继续生活在民居内,保持原有的生产、生活习惯,成为游客参观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比如,工商资本到松阳租一幢民居进行改造,可以让原住民继续生活在民居内,聘请原住民作为管家,还可以请原住民为其种植绿色农副产品等等。对于工商资本而言,既可以减少民居的管理成本,还可以获得生态果蔬,一举多得。而对于原住民而言,不用搬离原住所,就可以获得租金、管家劳务、农副产品销售等多笔收入,不下山也能实现脱贫。
王峻倡导的融合共生模式,正逐步落地并取得多赢实效。
湖北工业大学学生在松阳写生。
植入业态焕发活力
传统村落衰败有其内在机理,经济、社会结构大调整使其失去了支撑力,传统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不足以支撑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复兴路上,松阳县在调整经济社会形态上苦下功夫,按照全县“一村一韵”要求,结合各村资源禀赋,适度植入了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业态,形成第一、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经济业态新格局。
枫坪乡沿坑岭头村,海拔770余米,是一个整村风貌保留完整、以泥墙土木结构房屋为主的中国传统村落。该村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打造“画家村”建设,发展主题化旅游。
沿坑岭头村先后组织实施了画家村平台建设、村内道路提升、生活污水治理、饮用水保障以及村庄美化、亮化等工程。在不破坏整村风貌和民居外观的前提下,通过美化环境,为打造“画家村”夯实基础。
乡政府投入50余万元建设“柿子红了”高端民宿,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开展民宿改造。吸引了100余位全国各地知名画家到村创作。
画家村的爆棚人气,也拉动了其他产业。
在发展民宿的同时,当地政府充分挖掘沿坑岭头特有的金枣柿资源,通过流水线包装,售价从原来的3-5元,提高到78元一斤,仅此一项年可带动农民增收10万元。
当地纯手工制作的辣椒酱、姜母茶等特色原生态农产品,销量也十分可观。未来,村里还计划依托生态优势,探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让来“画家村”的旅客,不仅能领略秀美的田园风光,呼吸到甜美的清新空气,还能吃上精美的山珍野味。
通过精准定位、紧盯细分市场,松阳县建设了一批如此独具特色的“画家村”、“民宿村”、“摄影村”、“养生村”……
当地政府还注重串点连线整合资源,通过线位设计,将散落在各处的零星旅游资源点整合起来,打造成精品线路,取得了集聚效应。
结合民宿发展,该县还建立了“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民俗文化展演机制,将“客家风情文化节”、“三都梨花节”、“竹溪摆祭”、“程路船灯”等文化节庆活动化整为零,分散到每个月,让每个时段都有亮点和卖点,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为旅客观光增添色彩。
摄影师在松阳创作的作品—《寨头四季》。 摄影施子飞
传统技艺展新颜
乘着民俗游热的东风,当地的传统手工技艺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县城所在地西屏镇的明清老街,商肆连绵,是浙江省保存最完整、现存商业业态最好的历史街区,此处备受旅者欢迎。老街两侧店铺林立,多为清至民国建筑风格。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千年时光,一副古县市井风俗画卷在行人眼前徐徐展开。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老街进行修缮改造,将其打造为特色商贸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特色文化街区。将县域内特色传统手工艺集中到老街,形成集聚效益,并引入前店后坊模式,游客可以进入作坊亲自体验制作工艺,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47号铺名为“亮亮打铁铺”,铺子还保留着过去传下来的打铁模式,店主吴忠亮50多岁,西屏镇人,手艺是祖上家传。吴师傅技艺相当精湛,性格开朗,常常一边打制铁具,一边和客人聊天,话语中夹杂着自己对这份传统技艺的深厚感情。
制秤、打铁、酱坊、染坊等传统店铺和作坊工厂,洋溢着传统农耕文化元素,其制品也成为旅游特色产品。
“传统手工艺开始出现好的苗头,制鼓老艺人年收入可达2万元,传统篾匠的竹制品收益见好,也开始收徒弟了”。2015年底,在国家行政学院第三届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上,县长王峻透着十足的底气。
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当地传统手工制品的输出,开拓了渠道。当地手工制品,网店购买也十分便利。
如今,当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正由政府主导慢慢转变为“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优秀社会人才共同参与”的发展态势。谈及未来,县长王峻表示,会更注重政府和社会精英的双向推动,吸引有文化知觉的优质工商资本参与,并做好群众的引领、参与工作。
这曲古城新奏,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