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秉承 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坚持正能量宣传,杜绝一切非法网络公关行为!
期刊杂志
所有栏目

“拜客一世”陈嘉俊

时间:2016-04-25 14:08来源: 未知作者:刘建珍点击: 次

字号:TT

 
    “我首先肯定是一个自私的人。”
    说这话的陈嘉俊,是公益组织拜客广州的创始人、总干事,他自称“拜客一世”,广东话里,“一世”是“一辈子”的意思。
    过去的七年里,为“引领广州成为单车友好城市”,他成功送单车给广州市长、推动大学城过江非机动车通道的建设、开发骑行助手导航地图APP(拜客地图),协助更多人安全便捷地踩上单车。
    但谈及做公益的初衷,他毫不讳言自己的私心。
    “我推动安全舒畅的单车道,是希望兼职送外卖的妈妈不要出现什么事故,是希望自己想运动的时候,可以随时踩上单车。”
    但他深知自己所面对的这些问题,也是更多人正在面对的,而解决问题,不能抱怨,更不能自扫门前雪,需要作出改变,“我要做的不是让自己如何,而是要让这个社会如何”。
    倡导单车出行,拜客广州不是第一家,但为单车出行清障,用单车重塑城市,为改善出行环境建言献策,通过政策倡导影响到城市规划,陈嘉俊绝对是个中翘楚。
    他的“成名之作”,是在学生时期送单车给广州市长的故事。
    2009年6 月,“拜客广州”由几位来自广州公益机构和高校公益社团的人发起,陈嘉俊担任总负责人,他那时是华南师范大学读环境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
    2010年,亚运会前夕,正值广州力推绿道建设,陈嘉俊和志愿者们试图给广州市长送一辆单车,倡议低碳出行,“让自行车有更大的能见度”。
    陈嘉俊试着给市长信箱发了邮件。谁都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回音。陈嘉俊回忆,送单车那天,时任市长张广宁收到礼物后,当场骑单车秀了几圈车技,张广宁还和他们分享自己骑单车的故事。这一时引起社会轰动。
    媒体聚焦、社会关注,让陈嘉俊应付不暇。“那个时候是被事情推着走的。”
    但喧嚣并没让他停止冷静的思考。
    在他看来,调动起的骑行热情,被现实泼了冷水。
    “城市的可持续交通需要自行车空间,但很多主干道没有自行车道,甚至有些区域禁行自行车,自行车存放点也匮乏,现行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支持条文,这都影响自行车出行。”
    迅速攀升起的社会影响力,使陈嘉俊感受到责任的重大,他开始关注国内外自行车方面、NGO发展方面的工具书和活动案例,并寻求借鉴。
    “这方面的书很难找,基本上就是维修、如何骑行玩乐,但是这并不是我们要做的。”直到他看到了一本叫《铁板革命》的书,书中很多全球自行车运动的历史故事和观点。例如,有美国NGO设计了“安全上学路”的项目,为学生提供从家里到学校的安全骑行线路,并且提出一些保护措施,增加交警等等。
    “我们发现他们在推动政府或者是公共设施的发展。”这激活了陈嘉俊的思路:为单车争路权,去做政策倡导,影响城市设计或道路规划!
    2010 年起,乘着亚运会珠三角绿道网络建设全线铺开的东风,陈嘉俊带领他的团队为单车出行诊疗清障。
    拜客广州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发布了包括《广州自行车出行制约因素及改善建议》在内的多份有关自行车出行的调查报告并向政府提交相关建议,还发布了广州第一份自行车出行地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2年7月,陈嘉俊成功约请时任广州市市长陈建华骑单车,体验自行车出行状况。
 
    他们发起随手拍自行车出行障碍活动,联合交警部门解决出行障碍;推动广州公共单车网络建设及服务改善,推动实现公共自行车第一个小时免费并建设超过100个网点;连续三年提交人大提案,促成广州大桥新桥增建自行车道、自行车过街斑马线试点;争取海珠区建设环岛绿道;开展沉默骑行活动……
    2012 年7月,广州出台限牌政策,陈嘉俊成功邀请到时任市长陈建华一同骑单车,体验自行车出行状况。面对作秀的质疑,陈嘉俊似乎更愿意将这种方式看作传播策略,能将公益价值传递共享,何乐为不为呢?
    除政策倡导之外,陈嘉俊还极力打造单车文化。他期待人们用“主动交通”来定义步行和自行车,而不是“慢行交通”。 “主动交通的魅力在于人们身体力行。”他希望“自己能从行动者的高度落到‘能够打动人’”,影响更多的人选择单车出行。
    他们举办了13期拜客沙龙月度分享交流会、地球一小时环保骑行活动、922无车日系列活动、乐善骑童车接力赛筹款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市民参与。
    目前正开发Professor Bike 项目,包括筹建专业实用的数据库和网站,通过微信服务号和线下教学开展骑行培训,制作趣味互动游戏和动画视频等,希望跟更多市民互动。
    陈嘉俊认为,在向低碳绿色的交通体系转型阶段,必须抓紧时间。为此,他硬是把自己过成了旋转的陀螺。
    对陈嘉俊来说,开会是家常便饭。拜客广州核心团队每周开一次例会,行政、财务等部门定期开例会,每个项目团队也要开会,还有公益圈中大大小小的培训与分享会,他都参加,或围观或作为嘉宾分享他的经历和见解。然而,这只是他的小部分工作。
    作为总干事、“拜客地图”的项目负责人,陈嘉俊在各方面都要管理到位。筹集、审批、调整活动资金,跟进项目,还要与志愿者保持沟通交流。拜客的志愿者每月都要写一篇总结,这篇总结至少需要得到三个人的回复,包括项目负责人、    行政部负责人以及陈嘉俊本人。这样的交流,让志愿者之间拉得更近,让大家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他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开通了名为“俊步”(在粤语中与“进步”同音)的个人微信号,并以每周3-4篇原创文章的速度更新。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连身边的小伙伴们也受“牵连”。难怪会被员工吐槽:在拜客最痛苦的三件事之一,是千万不要跟总干事出差,因为他会把你压榨得连睡觉都要写总结。
    被问及这样的节奏,会不会打乱了生活。他笑道:“拜客已融入我的生活,但不会扰乱我。我下班还经常给老婆煲汤呢!”
    他也并不总是如此乐观,偶尔也有疲惫感。
    “有些事情需要做,但社会没有给你那么多时间。有些政策倡导支持的声音很少,我们没有那么大能力去一击即中,大多数时候做的是小小的尝试,而且不一定成功。”陈嘉俊如此感慨。
    作为国内少有的专注单车的NGO,拜客广州的团队专业能力、资源动员的能力,都还有提升空间。
    另外,项目执行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困扰着他。“因为我们不是直接作用方,而是通过其他作用方产生作用,这其中包括政府。有时这些作用方会反过来作用我们。这些因素都是不可评估的。” 陈嘉俊说。
    但“我的存活方式是解决一个又一个不合理的事情!”,他说这些挑战,只会更加激起他的斗志。
    让他欣慰的是,越来越的人关注并加入到骑行队伍中来。多年来向各个相关部门和媒体提交过超过 20多份建议书、公开信,部分诉求得到回应。
    而他的目标更长远。“2016年,我们找民盟系统的政协委员提交提案。但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到提案中来,建立‘广州关注自行车小组’,相关领导能定期来听取意见”,另外,他开始放眼全国,做全国的
    活动串联,“城市议题需要跨界。我们会在各城市做论坛,让自行车这个话题被触碰,被广为人知。”
    活动之外,陈嘉俊热衷于调研、思考,拜客广州推出的一份份调研报告被广泛引用,而2016年,他计划发布《自行车友好城市评估目录》,“我们鼓励大家都参与进来,争取2017年开展评估工作。”
    在《我为什么做公益》一文,他如此写道:公益,是一场马拉松,专注很重要,认准目标,坚定跑下去!
    但这个拜客一世又不愿被戴上英雄主义的帽子。
    他说:“我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价值,所以努力做着一些其他人现在还未必愿意尝试的事情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中华环境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中华环境腾讯微博
  • 公众微信账号

    公众微信账号公众微信账号
标签:
分享到:

中华环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原创或中华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环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授权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华环境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华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acef_jlg@163.com

相关阅读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每月排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