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问题突出。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协议,提出将全球温度升幅控制在2℃以内,并为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根本出路是加快清洁发展,实施“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在我国,“两个替代”在同时进行,但现阶段,清洁能源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化石能源呢?
皖南首座集中式光伏电站坐落于安徽芜湖。与传统火力发电站浓烟滚滚不同,该发电站一片田园风光。 C N S p h o t o 供 图
受限的替代能力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在“2016 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表示,目前新能源的替代还有很大局限性。他举例说,目前非化石能源的主力军是核电和水电,风电、光伏是生力军、方兴未艾。水、核、风、光四种能源都只能用来发电,对电力的替代作用比较明显,但是对于交通领域用能,比如汽车、轮船、飞机等使用的液体燃料没有替代能力,未来只有通过电动汽车的大发展才能实行间接替代。而在化工原料方面,水、核、风、光能想替代化石能源,更是无能为力。
何勇健认为,在未来十年,天然气会发挥更大作用,核电和水电的供应量基本确定,变数不大,而风电、光伏发电在能源贡献率上仍处于从属和补充地位,想要大发展会受到自身短板的制约。
至于对”两个替代”的长远判断和选择,要充分考虑能源发展的路径锁定效应。主体能源更替、结构调整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因为能源使用的背后是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
他介绍说,工业基础设施及产业体系更新一般需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周期,如果新能源诞生后,相应的用能设施不能低成本地改造和适应,即使有价廉物美的新能源,也很难大规模应用。像锅炉、内燃机、电动机等,包括生活用能设施,都是跟传统能源匹配的,新能源如果跟这些设施不能很好地匹配适应,尤其是和工业用能设施匹配不了,将很难有好的发展前景。“当前情况下,一定要把煤电和新能源两者的辨证关系处理好,新能源的发展,一定要探索出一个国民经济能承受、老百姓能接受的发展模式。”
随着国家有关部门逐步改善当前“弃风”、“弃光”状况,调整后的标杆电价政策仍将对新能源产业保持较强的支持力度。图为:2015年12月24日,湖北宜昌,百里荒风电场。
CNSphoto供图
为什么弃风弃光?
众所周知,我国能源供应和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在资源上“西富东贫、北多南少”,在需求上则恰恰相反。不仅化石能源如此,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也是如此:80%以上的风能资源分布在“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也是“高原大于平原、西部大于东部”,而75%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据央视4月8日报道,2015年,内蒙古风电限电率是18%;甘肃风电限电率39%;新疆的限电率是32%;吉林的限电率32%。而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这些停用的风电设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60亿元。
一方面是国家治理环境,壮士断腕的决心,另一方面是普通人对改善大气污染的渴望;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清洁能源无法正常投入使用?
何勇健表示,这跟选择的模式很有关系。因为风、光电本身是间歇性、不稳定的,只能靠煤电来配套调峰,加上“三北”地区由于自身市场容量和调峰能力有限,为了大量发展风电和光伏,不得不新建更多火电,用风光火打捆方式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
这种风光电依托火电发展的模式,造成了一个困境,在这过程中,由于技术上风光火打捆比例的要求,新增火电的发电能力慢慢超过了新增风电和光电,逐渐就出现了对能源结构优化边际贡献递减的效应,最终会出现负效应。即为了发展风电和光伏,不得不新上更多火电,能源结构不但没有清洁化,反而用上了更多的煤炭。从这个角度来看,风电、光伏不能继续搞“大基地、大调峰,大输送”集中开发模式,一定要转向更多用分布式的方式发展,在当地低压侧上网和消纳。
何勇健表示,目前,低风速风机和海上风电技术已取得突破并日趋成熟。在东中部和南方搞更多的分布式风电和光电,由于其自身市场容量大,调节能力强,不需要额外新增火电调峰,也不需要外送,与传统能源的价差也小一些,同样的补贴可以支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此,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肯定是市场倒逼出来的这样一种有竞争力、可持续的模式。
“另外,新能源电价水平一定要主动降下来。作为高端的新能源市场,要让最有能力的人赚钱,让技术先进者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何勇健说,以往的运行效果是,随便哪个人进去都很容易赚钱,最后导致鱼龙混珠、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出现光伏和风电项目的批文倒卖几次还能赚钱的不合理现象,这是制度设计上的问题。
现在国家已有很明确的政策导向了,降电价是必然趋势,补贴也不可能全部满足、一劳永逸,必须倒逼成本下降,优胜劣汰,这才是新能源能够可持续大发展的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能源发展模式必须与国民经济的竞争力相适应,才能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角色。
市场手段解决新老能源衔接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下,能源发展存在三大难题。
第一,火电装机明显过剩,从单个地方看这个问题可能不是很突出,但从全国来看,隐患很大;第二是弃风、弃水、弃光的“三弃”问题,如果现有模式不变,“十三五”期间会愈演愈烈;第三,跨省区市场消纳、优化配置的余地越来越小。 经济发展新常态后,原来的能源消费大省也不需要太多新增能源,对外来能源没有接纳的积极性,两者找不到结合点,交换的优势体现不出来。
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矛盾到底该如何化解?只能通过市场的办法。
何勇健认为,在当前情况下,一方面要更多做减法,对老的存量要去库存、去产能。比如,把已有的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提的更高一点,相当于在电力行业“去库存”。另外就是严控新项目,对传统能源,无论是煤炭、煤电还是炼油,都要慢点上,要有一个以时间换空间、优化改造消化存量的过程。
对于新能源,如风电和光伏也不能按惯性上得太快,也要有一个休养生息、练好内功的蓄力期,新建节奏一定要控制好,而且发展模式和布局思路要变,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而据央视上述报道中提出,国家能源局已叫停甘肃、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新增新能源项目建设规模,待弃风限电有效缓解后另行研究。
另一方面,要做加法补短板,像电力系统中优质调峰机组太少,龙头水电站、抽水蓄能和燃气调峰电站非常缺。还有用户侧响应、需求侧管理要跟上。天然气调峰储备设施也是很大的短板。把这些短板补好了,解决眼前和未来的难题就会游刃有余,就会有效化解“三弃”等问题。
总之,只有通过系统优化、对症下药的办法,逐步改变我国能源体系最安全又最保守的发展惯性模式,充分挖掘潜力、减少浪费,大幅度提高系统效率,才能让能源发展和改革真正活起来,使国民经济从中大受益,推动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协调、创新、可持续的康庄大道。